祁同伟微笑着说:
“还是老师最懂我,资金方面我已经有安排了,自有我的筹谋!”
高育良心中一动,本能地觉得这个学生又在酝酿什么大动作。
“你到底在做什么打算?”
他目光审视地望着祁同伟。
作为他的老师,他深知这个学生的性格。
要说谁最了解祁同伟,高育良敢说他是第一,没人敢争第二。
很多读过《明朝那些事儿》的人,都会觉得祁同伟是个极具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人。
书中描写他在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让人误以为他就是那种天生的英雄人物。
但高育良清楚,这种看法虽然没错,却并不全面。
祁同伟只有在胜算较高的情况下,才会选择成为那个“英雄”。
大多数时候,他其实是非常小心谨慎的。
没错。
重生后的祁同伟,比以前更加稳重了。
前世的他崇尚的是极致的英雄主义,甚至愿意像混沌那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那一战。
重生后,虽仍心怀英雄梦,但已懂得收敛锋芒。
在深入剖析自己的失败原因后,他意识到一个关键问题——孤军奋战。
没有组织的支持,单凭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庞大的对手体系,即便实力强大,也终将力不从心。
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没人会陪你玩单打独斗的江湖路。
所以,祁同伟重生回来的第二天,就巧妙地把赵立春拉到了自己这边。
在政界,没有资源不行,没有手段不行,不谨慎更不行。
高育良对祁同伟的了解,确实不是外人能比的。
“你这个人向来话只说三分,我总觉得你在筹划一件大事。”
祁同伟一脸无辜:
“老师,我现在只是个临时镇长。”
高育良冷笑一声:
“你要是真把自己当个普通镇长也就算了。”
“到二王村还不到一年,就升任小桥镇代镇长,易学习听你的安排,赵立春也在背后给你站台。”
“这是普通镇长能做到的事?”
祁同伟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高育良嘴上责备,心里其实挺满意:
“不过你做事我放心,你不说也罢,反正你展得越好,吕州也就越受益。”
他心里清楚,小桥镇不只是流水县的小桥镇,更是吕州的小桥镇。
祁同伟越有能力,对吕州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高育良是个现实主义者,很快便回到核心问题上:
“那个来自北方联合工农业国的客户阿廖沙,我要不要见一见?”
祁同伟摆摆手:
“一个十九岁的北方年轻人,典型的军阀子弟,来这边淘金的二世祖,不值得您亲自接见。”
高育良有些无语:
“再怎么说,也是个大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