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夫,你这针真的是扎的太好了!不仅不疼,还暖呼呼的,比冬天烤火还要舒服。一次下来,我甚至觉得我的腿都灵活了不少,你看看!”
说着,刘桂花炫耀式地在众人眼前激动地摆动小腿,乐呵呵地笑出声。
看着村民病好,杨村长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对上刘桂花的笑容他装作恼火地摆手。
“好
了,就赶快离开,别耽误其他人看病的时间。”
此刻,刘桂花却像是没听到村长的话一般,双眼直勾勾地看着陈茵,问道:
“陈大夫,我可以离开了吗?”
“可以,你这病只需要针灸三日。明天中午十二点后到我这里报道,我用休息时间帮你扎几针。”
“诶!好好好!明天我一定准备来。”
一听这话,刘桂花忙不迭地应承,举起右手,疯狂摆动,恨不得明天现在就到来。
接下来的时间,陈茵又看了十几个病人。
在这个年轻人开始尝试外出打工的年代,留在村子里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年轻女性和孩子。
所以,大部分的病症都集中在各种老年病和妇科病症上,处理速度不断变快。
很快,时间来到了中午十二点,这个烈日高悬的时刻。
送走最后一个病人,杨村长看了一眼时间,连忙招呼道:
“陈大夫,还有玉树,我们快点回家吃饭。都忙活了一上午,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陈大夫你们肯定是累坏了。”
“杨村长别急,我们把诊室收拾一下,马上好。”
陈茵一行人先取出提前包好的药包,再将打开的袋子全部绑紧,放在诊室。
杨村长疑惑地看着陈茵将一包包药塞进背包里,逐渐变得鼓鼓囊囊,不由疑惑地问:
“陈大夫,你这是……”
闻言,陈茵拍了拍身后的背包,笑着说:
“我习惯了随身带着我的‘药箱,’万一遇上什么突发事件,我也能够尽快帮忙。刚刚开始义诊前不是让村里家中有无法挪动的病人家属登记吗?待会儿吃过午饭,我准备借着午休的时间,抽空治疗。这样也就不用耽误其他排队病人的时间。”
“陈大夫……”杨村长感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第一次在小辈面前润湿眼眶,连叹了三声好。
“好!好!好孩子!”
话音未落,杨村长背过身去,擦去眼角的泪水,回过身,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满面笑容地说:
“走!去吃饭,家里面也应该等急了。”
随后由杨村长走在前面带路,一行六人跟在后面,缓缓朝着村长家靠近。
陈茵仔细观察了沿途的景色,发觉和青山村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