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王贞仪放下手中星图,望着天幕上“黄道婆”三字及其生平。
当看到“革新搅车”、“三锭纺车”、“衣被天下”时,她清亮的眼眸骤然一缩,这些词在她心中激起涟漪。
“好!”她低低赞了一声,带着纯粹的欣赏,
看到“国家级非遗”、“科普教育基地”、“写入教材”等后世尊崇,她唇角微扬,那笑意清冷而通透。
“后世重实证、重普惠…善。”她目光扫过自己简陋的观星仪器,一种前所未有的、跨越时空的共鸣在胸中升起。
“能与二位同行后世…幸甚。”她低语,眼中是对浩瀚新知的无尽向往。
南朝
张秀姑死死攥着丈夫唐赐的手,身体仍在颤抖。
“阿赐…你看…”她声音哽咽,指着那“饱受虐待”的字句,
“她…她也苦…”当看到黄道婆革新技艺,最终赢得“先棉神”、“纪念馆”、“非遗”的尊崇时,
张秀姑眼中爆出惊人的光芒,如同溺水者抓住浮木!
“后世…后世懂!懂我们这些在泥里刨食、想救人、想做点事的人!”
她转向唐赐,眼中含泪却燃烧着希望,
“黄婆婆能靠纺车织出活路,能得后世敬重!我…我去后世学医!学那能看清瘟疫根子的本事!带回来…救你!救大家!”
那“救你”二字,重逾千钧,是她对丈夫最深的承诺,也是对自身命运最决绝的反抗。
能与王贞仪、黄道婆同列后世邀约,此刻于她,不再是孤身赴死,而是背负着丈夫与苍生的希望同行!
元朝
崖州道观,海风咸湿。
黄道婆看到“童养媳”…那些被她深埋的屈辱与痛楚,如同海啸般冲垮心防!
她干枯的手猛地捂住嘴,佝偻的身体剧烈颤抖起来,喉咙里出压抑的呜咽。
当看到黎族姐妹温暖的笑脸,古老的踞织机,自己粗糙的手在棉絮与纱线间翻飞…
“扞、弹、纺、织”技艺的革新…松江堆积如山的棉布…“衣被天下”的赞誉…
她怔怔看着,如同看一个陌生人的传奇。
直到,
“立祠祭祀…尊为先棉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科学家…唯一女性…纪念邮票…”
“写入教材…学童诵读…”
“‘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
轰隆!
如同九天惊雷在灵魂深处炸响!
黄道婆踉跄一步,枯瘦的手死死抓住身旁的织机架子才勉强站稳。
浑浊的老泪决堤而出,顺着脸上刀刻般的皱纹流下。
祠堂?神?邮票?教材?学童诵读?!
这些词,每一个都如同天方夜谭,狠狠砸在她这个一生卑贱如草芥的老妇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