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偷听心声汉东省 > 第10章 颗粒归仓(第1页)

第10章 颗粒归仓(第1页)

月中旬,祁同伟不得不放下书本,参与到秋收农忙中去了,虽然父母多次劝阻,让他好好读书,地里的事不用管,可看着连妹妹这么个小丫头都在忙活,他又怎么坐的住呢!无奈,祁父祁母只能加快进度,争取早点干完,别耽误娃的学习。

祁同伟家一共亩地,种的全是玉米,有了祁同伟这个壮劳力的加入,收割的度明显加快,一家四口都动起来了,祁同伟和父亲进行收割,母亲和小妹则把玉米棒从秸秆上掰下来堆放到一起,别看妹妹年纪小,掰玉米的度可一点也不慢。

中午时分,几人随意坐在田间,就吃点带来的馍馍咸菜,喝点水,而后轻微歇息一会,就继续劳作。

祁同伟望着着一望无际的玉米林,有些感慨,农民是靠天吃饭,今年的雨水很充足,玉米的长势很好。他爹说,今年是个丰收年,忙下来,怕是能比去年多赚点,稍微休息了一会儿,他又拿起镰刀继续劳作。

o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然施行,其核心在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将土地所有权,归集体与农民获取生产经营自主权相融合。

故而现今,大家都在自家地里忙活,想指望别人帮忙,恐不切实际。这也为祁同伟劳作之缘由,唯恐累到他爹娘。

收割加掰玉米棒,连续干了天,才算完成,祁同伟又马不停蹄的和父亲,把母亲小妹掰下来的玉米棒,装到背篓里,一趟趟背回家。

而后众人便在自家院中开始掰玉米粒,祁同伟手持锥子,在玉米棒上划开一道沟壑,再以手或玉米芯相互揉搓,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玉米粒随即滚落而下。一家四口如此这般,整整搓了十日,就连小妹的手都磨出了一层厚茧,这才将所有玉米粒尽数分开,紧接着就是装入袋中,运往晒谷场晾晒。

母亲和妹妹在晒谷场,负责拨弄晒玉米粒,祁同伟和父亲继而返回地里,开始收集割下来的玉米杆,将其一摞摞的捆好,背回家里堆放起来,这是他们家明年一年生火做饭的主要燃料。

祁同伟和父亲接连背了三天,五亩地的秸秆才全部背完,祁父看着儿子脊背压的道道痕迹,心疼的说道

“让你搁家好好看书,非要来受这罪。”

听着父亲的关心的话,和背上传来的火辣辣疼痛感,他心里却很开心,自己多干一点,父母就轻松一点。

接连几个大晴天,光照足、风力大,晒谷场上一连晒了天,原本饱满的玉米粒,逐渐干瘪脱水,明显的可以进行加工了,众人又开始将玉米粒进行装袋,o斤的中型蛇皮袋,一连装了袋子才装完,祁父乐呵呵的抽的旱烟道

“今年的收成可真不错,算是这几年来最好的一年了。”

祁母脸上也是挂满了微笑,小妹更是高兴的计划着,爹娘卖了钱以后,买什么好吃的。

秋收的脚步,这一刻才暂缓步伐,一家人好好休息了一天,缓解周身的疲劳,祁同伟也是有点疲惫,晚上上炕一沾枕头就着。

翌日,祁父大清早,就去隔壁张大爷家借用他的牛车,将预留自家吃的o袋子玉米粒,一连拉了两趟,才送到村东头的磨坊,这是周边几个村,唯一一个用电磨面的磨坊。

他家去的算早,第个就轮到他们,oo斤玉米粒,全部磨成面粉,整整个小时才全部弄完,祁母从手帕里数出o元,交给老板,这是费用。

接着众人又用木锨,一锨一掀的将面装入袋子,捆绑好,一共装了袋,产面o斤,然后扛上牛车,返程,张大爷拉了足足三趟才结束,因为除了面粉,还有磨面产生的颗粒和麸皮,一连装了袋,这些祁母准备拿来喂养家畜。

到家卸下牛车,将面袋子逐一堆放整齐以后,祁母麻利的开始揉面做饭,祁同伟被父亲吩咐拿着块钱,去村里的小卖部打了一斤散酒,要留张大爷在家吃饭。

吃过饭后,祁父拎着装了二斤玉米面的布兜子,和他带来的一包牡丹烟,递给张大爷,张大爷也不推辞,他赶着牛车忙活,也就是为了赚点儿口粮。

到这一步,众人才稍微放松下来,土地也冬闲下来了,待来年开春了耕种,悠闲的过了几天,祁同伟也抓紧时间进行复习,不敢耽搁。

这天晚上吃过饭后,他正在家里复习,就听见院外传来呼喊声。

“同伟他爹?”

正在修补农具的祁父抬头望去,见是公社的老书记,急忙放下手中的东西,上前招呼。

“老书记,您咋过来了,是有事?”说着,从口袋拿出祁同伟购买的牡丹烟,掏出一根给对方。

老书记接过烟说道

“哟,还是带把的!”

祁父乐呵呵的说道

“这是同伟,从汉东给我捎回来的。”说着话拿出火柴帮着点烟。

老书记抽了一口烟后,继续开口道

“月号到乡里交公粮,咱们村是上午,记得早点去,耽搁了时间,就得等到晚上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