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偷听心声汉东省 > 第88章 各方博弈(第1页)

第88章 各方博弈(第1页)

汉东政法系统的格局里,高玉良的名字在半年间已成无法绕开的存在。

这位兼具法学教授功底与治理智慧的政法委书记,用六个月便完成了从接手到掌控的关键布局,印证了其“汉东政法系统最具威望之人”的称号绝非虚名。

初掌政法委工作时,汉东公检法系统仍受旧有格局影响,但他凭借“汉大领头人”积累的人脉根基与精准的协调能力,迅站稳脚跟。

既不似李达康那般急于推进工作,也不若季昌明那般墨守成规,而是通过几场关键案件的协调

——厘清跨部门权责边界、规范案件移送流程、整肃纪律作风,让公检法三部门干部清晰感受到新负责人的专业与果决。

没有张扬的雷霆手段,却在每一次决策中彰显权威,半年间,政法系统内已无人再质疑他的领导能力。

权力稳固的背后,是高玉良对系统积弊的清醒洞察。

半年来,他通过列席专题会议、查阅过往卷宗、与基层干警深谈等方式,逐一摸清政法系统的症结。

某经济案件关键证据莫名“遗失”,指向关联企业;个别干警违规干预案件审理,背后牵扯复杂利益;部分干部任免中,仍能看到前任省领导留下的影响痕迹。这些盘根错节的问题如一张无形的网,每一根丝线都系着特定群体的利益。

深谙历史智慧的高玉良没有贸然出手。

他清楚,相关势力在汉东经营多年,前任省领导虽动向不明,但其留下的影响仍渗透在各个角落。

若此时轻举妄动,不仅可能打草惊蛇,更可能引系统连锁震荡,反而失了整顿的主动权。

这位熟读史书的学者型干部,将历史中的隐忍智慧化作现实策略

——一面维持系统正常运转,一面不动声色地固定线索、梳理脉络,等待最佳时机。他心里已有盘算。

把祁同伟调过来,能多一分助力。

高玉良的等待,亦是汉东职场的集体观望。

从省委大院到政法各部门,从地级市干部到基层干警,多数人都在揣度局势。

这位政法委书记是否会延续过往的平衡?

毕竟他与省领导的理念分歧早已不是秘密。

有人期待他打破沉疴,有人暗盼旧有势力稳固,更有人在观望中选择明哲保身。汉东的风还在吹,政法系统的棋局仍未落定。

高玉良坐在办公桌后,手指划过案头的卷宗,镜片后的目光深不见底。

他的等待,是对职责边界的精准把握,更是对时局走向的冷静预判。

而所有人都清楚,这场以静制动的博弈背后,焦点全在那位前任省领导的下一步动向上。

月初,汉东职场风云突变,高玉良冲破重重阻力,成功当选省委副书记,这一消息如重磅炸弹,在汉东政坛激起千层浪。众人皆感震惊,毕竟前任省服第一一直反对他的晋升,如今结果却出人意料。

事实上,高玉良的当选并非偶然。这其中,既有上级对汉东复杂形势的考量,也有老领导梁群峰的支持,更离不开省服第二刘震东的扶持。

多方因素叠加,使得反对声变得苍白无力。

凭借在政法系统多年的深耕以及“汉大系”的人脉资源,高玉良早已在汉东站稳脚跟,此次当选更让他的职责与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他顶着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的双重身份踏入新办公室,秘书陈清泉也随之获得提升,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然而,就在高玉良稳步前行时,月底,前任省领导赵立春也迎来命运转折。他被免去汉东省委书记、省军区相关职务,虽调任燕京市担任华国正些副主席,级别有所提升,但内心满是不甘

——这个职位更多偏向荣誉性质,实际影响力远不及此前在汉东的岗位。

赵立春清楚自己在汉东根基深厚,即便到了京市,也并未放弃,仍在等待时机重拾影响力。

汉东省委大院的公告栏前,密密麻麻围拢着干部,任免决定像一块巨石砸进每个人心里,溅起的情绪远比夏日蝉鸣更嘈杂。

有人紧锁眉头,有人低声议论,复杂神色在阳光下交织。“真没想到他能再进一步,到这个级别。”

话语里藏着意外,也藏着对旧有格局崩塌的恍惚。更多人在心里盘算。

赵立春离开,高玉良刚上位,接下来该如何站位?是继续依附旧势力残部,还是趁新局势下注?私下的眼神交流里,全是权衡与试探。

只有高玉良站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的香樟树悄悄松了口气。手中的烟燃到尽头,他才捻灭在烟灰缸里。

“总算不用再担心他隔着千里遥控汉东了,不然这汉东的局面,还得被搅得浑浊不清。”

语气里既有卸下重担的轻松,也有蓄势待的锐利。

没有丝毫犹豫,高玉良立刻拿起电话。

如今身兼两职,掌控省委第三顺位,调动政法系统干部已无往日掣肘。

“通知组织部,拟将林城市公安局局长祁同伟调任京州市公安局局长,级别提为副厅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电话里的声音沉稳有力,不带半分迟疑。

消息传到赵家势力耳中,立刻有人跳出来反对道

“祁同伟凭什么一步到京州?还提级别,这不合规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