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正好戳中帝辛的痛处,他不自然地挤出一丝笑容。
"这次并非正式祭祀,又是为庆贺朕得子嗣。王叔就通融一次,允许朕取消牲礼吧!"
每年冬至的郊祭才是正式大祭,其他因大事举行的祭祀规模都相对较小。
帝辛的打算,就是循序渐进地改革。
这里改一点,那里动一下,等到正式大祭时再作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有歌舞而没有祭品,那还叫什么祭祀?"
虽然不清楚帝辛的真正意图,但比干岂敢轻易答应?
"祭祀重在礼仪规范,而不在于祭品多寡。"
帝辛见比干皱眉反对,立即上前亲近地说:"王叔执掌祭祀后,若不做些革新,岂不是永远走不出前人的老路?"
这话分明带着挑拨的意味!
所谓前人指的是谁?
帝辛自然不会直言历代先王的不是,他说的正是比干的前任——商容!
比干虽然察觉帝辛的挑拨之意,却也不由心动。
"这个"
他犹豫着,没有立即表态。
帝辛见他心动,趁势说道:"不如就先试试看,若是众人都说好,这不正是王叔的功绩?"
比干摇头:"倒不是功绩不功绩的问题"
帝辛见事情有转机,赶紧趁热打铁:"若是大家都觉得不妥,那也是朕执意要改,王叔已经尽力劝谏,是朕一意孤行。"
"这个嘛"比干仍在迟疑。
帝辛见他举棋不定,索性直接拍板:"好啦好啦!多谢王叔成全!"
比干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咬牙道:“陛下不必如此,此事由臣一力承担!”
他心中盘算,这乐舞虽然,但祭文足以让朝野上下无话可说。
即便有人心中不服,也绝不敢当面反驳。
只要无人反对,此事便能尘埃落定!
那么——
将这件事揽到自己身上,岂不是让满朝重臣与各族裔都欠下自己一份人情?
比干表面为难,心里却早已乐开了花!
…………
帝辛元年,五月十八日,宜祭祀,余事勿取。
这一日,上至君王,下至群臣,凡有资格参与祭祀者,皆斋戒沐浴七日,以示诚敬。
天色未明,帝辛乘辇而出,比干持元戎在前引路。
左右两侧,太师闻仲与镇国武成王黄飞虎一文一武,护驾随行。
御驾自朝歌南门而出,沿途家家焚香设案,户户结彩铺毡。
两班文武、八百虎贲、三千精锐各列其位,随大队缓缓前行。
李靖亦在队列之中,立于武将之列。
他原本因斩杀姜子牙,自认闯下大祸,犹豫是否该主动前往昆仑请罪。
他的师尊是度厄真人,与阐教多有往来,亦是人道仙之一。
李家与阐教关系匪浅,两个儿子皆拜在玉虚门下。
李靖心想,有这层关系在,若前去请罪,或许……
能从轻落?
至少,不至于当场被处死吧?
然而,当他先向雷辞行,准备之后再向帝辛告辞时,却被雷劝阻。
雷当时问他:“你可知姜子牙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