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逸笑着提醒道:“我是说会去,但我没法保证我不出问题。”
“没事,我能应对。”曲嘉楹自信道。
“那你是不信我?”乐逸调侃道。
“你不出错是最好的了,毕竟只有你能跟上我,但出问题也没关系,我做了最坏的打算,但是我有办法让你振作起来。”
“那是什麽?”
“现在说了就没用了。”曲嘉楹笑道,“等开学了就告诉你。”
“我信你,我也会尽量不给你拖後腿。”乐逸挂断了电话。
他擡头看见乌云散开,天晴了。
感觉很久没有观察外界了,明明是他最喜欢的事,这麽说,他的状态应该是好转了吧,回家就先试着练练曲嘉楹准备的曲目,那可是出了名的高难曲子。
这个暑假乐逸就在一边和曲嘉楹线上沟通练琴,一边看望老校长中度过。
即将收假时,老校长已经出院了,他基因检测通过了,吃了靶向药,状态稳定了很多,只需要按时复查。
乐逸返校前找老校长又上了一次课,给他弹一下最近练习的曲子,试了几个版本,忐忑问道:“这是曲嘉楹的比赛曲目,我们商量了一下,选了这几个方案,您觉得怎麽样?”
“真是很有勇气的选择啊,很大胆,挑了这首最难的《魔王》。”老校长毫不在意地开起玩笑道,“嘿,我生这场病,是不是正好让你对这首曲子的演绎更到位了?”
确实很有帮助,但乐逸宁愿没有。
《魔王》最初是舒伯特以歌德的叙事诗创作的钢琴曲,诗歌讲述了一个父亲在深夜抱着高烧的孩子骑马飞驰往家赶,孩子惊恐地听到魔王用甜言蜜语诱惑他,父亲不断安慰孩子那只是森林中的自然景象,当父亲带着怀中的孩子回到家时,孩子已经死去。
後来被不同人改编,最着名的小提琴改编版之一出自帕格尼尼的继承者德国小提琴大师海因里希·威廉·恩斯特。
舒伯特的作品中由男歌手用不同音色演绎叙述者丶父亲丶孩子丶魔王这四个角色,钢琴伴奏则是营造环境,衬托和配合角色。
恩斯特的版本是让一把小提琴分别演绎四个角色的同时还要再现原版钢琴的效果。
几年前的曲嘉楹根本想不到她会选这首高难度的技巧和极具戏剧性的表现力着称的《魔王》。
但是她选了,甚至拉得很不错,而高莹却没法一直稳定的弹奏,更别提恩斯特改编後更难的钢琴部分。
乐逸能做到尝试不同版本,他和曲嘉楹商量了一下,她只能练恩斯特,因为比赛限定了作曲家,但乐逸可以换其他版本,也可以用舒伯特的原版。
“但是我们还没有合练过,不太确定哪一种更合适。”乐逸说道。
老校长回忆着这些天常听的《命运》,思索道:“你刚才的演绎有些处理我不知道该不该指点,如果是你的独奏,以我的理解,分句上还有些要调整的地方,但作为钢伴,要按照小提琴手的理解弹奏,如果是其他人,我会建议以小提琴手为主,毕竟钢琴是伴奏,但你们俩的情况不一样,加起来的效果会大于二。”
乐逸思考了一会儿,认真道:“您告诉我哪里要改进吧,恩斯特的这首曲子关键就在小提琴和钢琴的竞奏上,如果我专心做伴奏,就一定达不到最佳效果。”
老校长欣慰地笑着指点他。
但曲嘉楹和乐逸在家各自练得再好,返校回来一合奏就出问题。
这首《魔王》非常难,节奏很快,音乐性的演绎上要求也很高。
高莹虽然没法持续稳定弹奏,但和她一起放慢速度,曲嘉楹将技术的部分练得差不多了。
乐逸是用原速,曲嘉楹也恢复了原速,但演绎上两人出了偏差。
因为乐逸暑假才开始练习这首曲子,最後快收假才敲定恩斯特的版本,他要先保证自己的准确,音乐性放在第二位,所以先按照舒伯特的原版风格来练恩斯特的钢琴伴奏,原版的钢琴部分极度均匀,不能因为疲劳或者踏板的效果让三连音变得模糊浑浊或速度不稳,这需要极高的控制力。
这和恩斯特增加了力度丶音域和复杂度的版本很不一样,曲嘉楹其实没有意见,她自己也是先练技术,所以刚开始还等了一段时间。
可是等乐逸在技术上达标後,开始追求音乐性时,他的理解和曲嘉楹完全不同。
或者说他俩都有太多想法了,还总是不统一。
“这里要表现马蹄飞奔的感觉,急促一点比较好。”乐逸说道。
“不,我觉得要加一个呼吸口,有个缓急变化更好。”曲嘉楹拒绝。
曲嘉楹说道:“小孩尖叫的部分是我发挥的地方,你要低沉一点,衬托我。”
乐逸拒绝道:“我觉得恩斯特在这里改编成沉重不如舒伯特原版的设计。”
乐逸又说道:“魔王这里要有歌唱感,要优美一点。”
曲嘉楹摇头说道:“我想要恐怖的感觉,加大一点不和谐感更好。”
但过一天,他们都又变了想法,总是定不下来该如何演绎,练习进度在停滞。
而阮琪那边有了新进展,她也选了恩斯特的作品,是非常适合她更加抒情风格的《夏日的最後一朵玫瑰》。
曲嘉楹翻着边角破损的谱子,皱着眉头在上面写写画画。
距离比赛没剩多少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