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的林府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户,连扬州知府见了大老爷林正清都得客气三分。
大老爷官居巡盐御史,品级不大职责不小。
正房夫人赵氏,生了一儿一女:大小姐林明玥,大公子林景衡。
姨娘王氏,生了一儿一女:二公子林景瑞,四小姐林明昭。
二老爷林正海在知府衙门户部税课司当差。
正妻孙氏,生了独苗小公子林景瑜。
姨娘张氏,生了两个女儿:二小姐林明雅,三小姐林明舒。
林府的老太太是一府之尊,大老爷、二老爷是孝子,对林母很是尊崇,颇具孝心,每日晨昏定省?的日常礼仪,必不可少。
春芽的养父是林府仆人李安。
十年前李安跟着大老爷出门办差,在街边看到一个三四岁模样的小乞儿。
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可怜兮兮、怯怯懦懦的伸着黑乎乎的小手儿,叫着“大老爷行行好”。
李安心一软,给了她一个包子。
没想到这小丫头从此就黏上他了,甩都甩不掉,一口一个“大老爷”地追着喊。
李安没法子,动了恻隐之心,请示了真正的大老爷,他想收了做养女。
大老爷见小丫头机灵,就允了。
李安给她起名李春芽。
如今春芽十五了,跟着十七岁的大小姐林明玥已经五年,是她的贴身丫鬟。
一个月后,大小姐就要远嫁京城,嫁给尚书府的大公子。
她打算带走四个贴身的丫鬟,春芽、夏荷、秋叶、冬梅。
春芽闷闷不乐地往清风阁外的湖面上撒鱼食。
引得湖下的金鲤、红鲤争抢进食。
她要离开林府去另一个深宅大院了,这是从一个牢笼进入另一个牢笼。
她在林府待习惯了,这里起码有疼爱她的养父,对她还说的过去的养母,还有一个弟弟,这里算是她的家。
有时候她会想,如果当年她一直是乞儿,在这个古代社会她的命运会比现在更好吗?
也许一样的悲惨,可能还不如现在这样,在高门贵府里做个默默无闻的小丫头,有一口饭吃,总比饿死街头强。
这两年,她跟着大小姐,没少学到府里的规矩,把府里的规矩摸得门儿清。也出门见过了扬州城的繁华风光。
她维持着原主老实本分的样子,做事妥帖,像模像样的。
她自己本身也内向喜静,倒也没人起疑。
私下里,她脑子里想的却是另一番天地。
她清楚地知道玉米、红薯、土豆这些“救命粮”的重要性。
玉米最早是在嘉靖年间(约年)传进大明的。
她曾查阅过相关资料,对玉米传入途径,大概有三种说法:
一种是说,中亚的商人走陆上丝绸之路,把玉米带到了西北,像甘肃、陕西那边;
另一种是说,从缅甸、越南那边传进来,云南、广西可能有人种;
不过最早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还是广东商人从葡萄牙经海上过来,先在广东、福建落脚,再慢慢往内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