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俩字,像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微光”基地上头,也卡着整个残存人类文明的脖子。指挥中心里的空气稠得能拧出水,憋得人快喘不上气。一边屏幕上,是“援军”冷冰冰的最后通牒,还有那复杂得跟天书似的“数据方舟”架构图;另一边,是全球生物圈在“衰变涟漪”里加崩溃的实时惨状——哪儿的植物枯了,哪儿的动物死了,看得一清二楚。
沈清焰没同意立刻对“火种协议”投票。她把伊莎贝尔和ai阿杰的所有资源,都砸进了一个近乎偏执的方向——破译“援军”信号里附带的“数据方舟”架构图,别看它长得像技术文档,里头指不定藏着别的东西。
“这可不只是技术说明,”她的声音因为缺觉哑得厉害,眼神却利得像刀,“这是它们的历史!是它们文明逻辑的底裤!我们得从这儿找出答案——为啥它们觉得咱们物理存续的概率这么低?那百万分之一的可能,到底藏在哪儿!”
这是跟时间赛跑,赌的是整个文明的魂儿。
与此同时,月球上的“收割者”好像也察觉到了“援军”的最后通牒。它的“衰变涟漪”攻击突然变猛了,还掺了种更诡异的波段——能让人打从骨子里冒出恐惧和绝望。它就是要在人类做决定前,从精神到肉体,把大伙儿的抵抗意志全碾碎。
顾北辰守着内部防线,不光要防着可能的认知污染,还得压下因为绝望闹起来的零星骚动。基地里,人性在这种终极压力下被扯得七零八落,有的人崩溃大哭,有的人沉默呆,还有的人甚至开始互相猜忌指责。
伊莎贝尔的眼睛里全是血丝,她跟阿杰配合,不再纠结“数据方舟”的技术细节,反倒把它当成个庞大的、加密的文明数据库,暴力拆解,找规律。她们找重复的结构,找逻辑断档的地方,找任何可能藏着背景信息的“杂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溜。十八小时……十五小时……十二小时……
全球死亡报告的数字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有些地方彻底断了联系,信号消失在一片死寂里,再也没传回过半点消息。
就在倒计时剩最后十小时,绝望像浓墨似的快把最后一点光都盖住时,阿杰的运算突然标记出一段信息——藏在架构图最底层,作为基础校验码用的冗余信息流,还被重复了好多次。这段信息的结构老得很,跟方舟主体的技术风格完全不搭,像段被反复用的、来自老早以前的……墓志铭。
“就是它!”伊莎贝尔激动得声音都抖了,“强行解析!把所有算力都用上,模拟所有已知的宇宙早期信息编码模型!”
庞大的计算资源全集中过来,跟在时间的废墟里考古似的。一段段破碎的、带着巨大创伤记忆的信息,被艰难地拼到了一块儿。
全息屏幕上,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慢慢展开了一幅让人心脏骤停的画面:
一片安静的星云,里面藏着无数生命的种子……突然,无形的“饥饿”扫了过去,星云还在,可里面所有有序的信息——那些可能诞生的文明、可能写出来的故事——全没了,就剩个物质空壳子。
一个繁荣的文明,占了好几个星系,亮得晃眼,结果瞬间就灭了——不是爆炸,是像被橡皮擦抹了似的,只留下空荡荡的星系坐标,还有一片物理意义上的“记忆空白”。
更多这样的例子,更多的死亡。模式都一样:安安静静的,目标明确——只吞“文明”本身,吞那些凝聚了智慧、情感、技术的“信息实体”。
【定义:‘收割者’(reaper),不是个体,也不是舰队,是宇宙尺度上的周期性现象实体。只吃成熟文明的‘信息实体’,还会把它们存在过的痕迹全清了。】
【历史记录:银河系猎户座旋臂,已知的远古文明遗迹,确认是‘收割’后的渣渣。推测收割周期:ooo-标准银河年。】
屏幕上,银河系星图亮了起来,过四分之三的地方被标成了刺眼的暗红色——代表“文明坟场”。
画面一转,聚焦到少数几个在“收割”里活下来的光点上。它们用了各种极端办法躲着:有的把自己变成纯能量,藏在恒星里头;有的彻底扔了肉体,把文明意识传到分布式量子网络里;还有的像“援军”这样,造了庞大的“数据方舟”,收集那些快灭绝的文明火种,想在虚拟世界里让它们接着“活”。
【幸存者联盟(自称‘守护者’guardians):七个不同形态的远古文明残骸凑起来的。核心宗旨:跟‘收割’对着干,保存文明火种。】
【手段:造‘数据方舟’(ark),给意识上传提供避难所。找那些‘信息密度’高、‘重构韧性’强的潜在文明,提前插手,引导它们要么躲开收割,要么具备上传资格。】
【对目标文明(编号terra-,就是人类)的评估:】
【-信息密度:中等(‘基石’技术让它提了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构韧性:极高(经历过好几次轻度‘收割’或者文明断层,还能快爬起来,特点很鲜明)。】
【-风险:正处在当前收割周期的尾巴上,物理存续概率经过次模拟,全低于oooo。】
【-价值:它的‘韧性’特质,对搞懂‘收割’的本质、找反击的办法,特别有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