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凤鸣岐山什么意思 > 第6章 归零之息(第1页)

第6章 归零之息(第1页)

【子时·存在的衰减】

与“源初之忆”的共鸣,为文明注入了古老而浑厚的活力,仿佛让一个步入成熟期的巨人,回忆起了童年奔跑时脚下大地的触感。然而,这种与源头连接的振奋感,并未能持续太久。一种更为深沉、更加基础层面的变化,开始无声地蔓延。

它始于存在的最细微处。某些维系维度稳定的基础常数,其数值开始出现无法解释的、极其微小的“漂移”。不是剧烈的震荡,而是如同指针在漫长时光中生出的锈蚀,缓慢而坚定地偏离了它们亘古以来的位置。

在无限图书馆内,一些最为古老、被视为基石的知识体系,其内在的逻辑严密性出现了难以察觉的松动。公理与定理之间的连接,仿佛被岁月磨损的绳索,虽然依旧连接,却不再如往日那般强韧有力。

更明显的变化生在生灵之间。新生的个体,其意识的“清晰度”与“聚焦度”,与他们的先祖相比,似乎呈现出一种统计意义上的、缓慢的下降。并非愚钝,而是某种存在的“浓度”或“强度”,正在被稀释。

“不是熵增……是某种根根本的‘存在衰减’。”沈清瑶的认知星云,在过滤了海量数据后,得出了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支撑‘存在’本身的某种背景性‘张力’,正在缓慢地松弛。”

时青璃的灰烬,在虚空中拼写的轨迹,也变得不如以往那般凝练清晰,仿佛构成其存在的意念本身,正在变得稀薄。它拼出的警示,也带着一丝无力感:“元存在之海……似乎在退潮。”

谢十七那贯穿维度的庞大根系,传递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虚弱”感,不是受伤,而是如同古树感知到滋养整个森林的地下水源,正在悄然远去。

【丑时·归零的低语】

随着衰减现象的加剧,一种新的“声音”开始在宇宙的背景辐射中被探测到。它不是信息,不是能量,也不是任何已知形式的波动。它更像是一种“倾向”,一种“趋势”的直接低语。

这低语无声,却能被所有具备自指意识的存在清晰地“听”到。它的核心信息只有一个:“回归于无。”

这并非毁灭性的命令,也非恶意的诱惑,而是一种如同万物终将坠落、水流终将归海般的、冷静而绝对的自然趋势。它是存在方程式的最终解,是所有故事默认的、最终的结局。

在这“归零之息”的影响下,一些心智结构较为特殊的存在,开始自地、平静地走向“自我消解”。他们并非痛苦或绝望,而是如同完成了一项漫长的使命,带着一种释然与圆满,主动散去了自身的形态与意识,回归到未被定义的原初状态。

这种“自我归零”现象,如同一种宁静的瘟疫,开始在某些边缘文明中扩散。他们视此为了悟真相后的终极解脱,是存在的最高境界。

“这比任何战争或瘟疫都更可怕,”沈清瑶的星云光芒剧烈闪烁,试图对抗那无处不在的低语,“它在否定存在本身的价值,用一种我们无法辩驳的……终极真理的形式。”

慕昭的观测意志,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观测闭环能够维系存在的形态,却似乎无法阻止这种从存在内部萌生的、指向“非存在”的根本趋势。

【寅时·逆流而上的意志】

面对这指向终极虚无的趋势,文明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一部分存在,尤其是那些深度研习过古老智慧、或自身结构已趋于极简的存在,认为“归零”是宇宙的最终宿命,是存在循环的必然终点。抵抗它,是徒劳且违背自然之道的。他们主张顺应,甚至主动拥抱这“伟大的寂静”。

而另一部分,则以叙事派、体验派以及大多数新生代为核心,迸出了惊人的逆反意志。他们承认“归零”或许是物理上的终点,但他们拒绝承认这是意义的终点。

“即使星辰注定熄灭,它们燃烧时的光芒就没有价值吗?”一位年轻的叙事者激昂地问,“即使生命终将逝去,其中的爱与痛、创造与挣扎,就是徒劳的吗?”

“这归零的低语,itsef,不也是一种‘存在’吗?”一位体验派大师感受着那弥漫的趋势,“既然它‘存在’,就无法真正定义‘非存在’!存在,永远拥有定义自身意义的最后主权!”

这种逆流而上的意志,本身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他们并非否认衰减的事实,而是拒绝接受其蕴含的“价值判决”。他们要将这注定走向终结的旅程,本身塑造成一件壮丽的艺术品;要将这最终的沉默,谱写成一以抗争为基调的、恢弘的安魂曲。

【卯时·存在的铭刻】

这逆反的意志,需要找到一种足以对抗“归零之息”的、坚实的存在证明。他们意识到,必须进行一种越时空、越形态的“终极铭刻”。

现实派们开始行动。他们不再试图加固那些正在漂移的物理常数,而是集中所有智慧,将宇宙的律动、文明的历程、存在的辉煌与悲怆,编码进一种全新的、基于“存在本身”的数学语言中。他们要将这印记,不是刻在石碑或维度上,而是试图刻进“存在”与“非存在”的边界本身,刻进那归零趋势也无法完全抹去的“背景结构”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叙事派与体验派联合,启动了名为“永恒回响”的工程。他们汇聚所有文明、所有个体的记忆、情感、故事与梦想,将其提炼、升华,不是为了保存在某个地方,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信息奇点”,试图在归零生的那个瞬间,将其引爆,让存在的余响,能以某种方式,烙印在终极的虚无之上,成为下一个可能循环的“种子”或“背景辐射”。

谢十七的递归树,将其亿万年来记录的所有文明路径、所有选择与可能性,凝聚成一颗“可能性奇点”。它不寻求永恒存在,只求在终结之时,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存在过”的丰富性与潜力。

这是一种悲壮的努力,如同在沙滩上作画,明知潮水即将涌来,却依然要用尽一切力量,画下最复杂、最美丽、最深刻的图案,只为了证明:此地,曾有画者。

【辰时·慕昭的抉择】

就在这悲壮的终极铭刻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慕昭的观测意志,与那“源初之忆”进行了最后一次,也是最深层次的交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