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知许率先开口:“我们一定不负所托。”
宋宴倾接着说:“事实上,今天参观展览后,我们已经有些想法…”
晏亦川点头:“我们计划制作一部纪录片,记录抗战岁月里民间各方的支援力量。另外,宴倾想给那些爷爷们搭把手,给他们做根‘法律拐杖’——我牵头给爷爷们免费立遗嘱、解决纠纷,让英雄晚年能拄着这根‘拐杖’,稳稳当当走完路,不能让他们为国家流过血,还在生活里摔跟头。”
长辈们面露欣慰的笑容。黎鹤声感慨道:“看来确实到了交棒的时候了。”
茶话持续到八点。当三人最终离开会所时,月光洒满了庭院。
“感觉今天一天,人生彻底改变了。”宋宴倾仰头望着星空说。
晏亦川推了推眼镜:“是啊,突然多了这么多历史和责任要承担。”
黎知许深吸一口秋夜的凉气:“但很奇怪,我不觉得沉重,反而有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和方向感。”
手机提醒响起,黎知许看了眼:“我得去晚会现场了,演出时间要到了。”
宋宴倾拍拍他的肩:“去吧,大明星,用你的方式传承家国情怀。”
晏亦川:“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方式。”
当晚的纪念晚会,黎知许的表演格外动情。当他唱起《黄河颂》时,眼前不再是抽象的爱国情怀,而是一张张具体的面孔——曾祖父冒险运输物资时的坚定,士兵们收到医疗物资时的欣慰,那些被救助的老兵们脸上的皱纹和泪光。他的歌声中多了几分厚重和深沉,感染了全场观众。
演出结束后,黎知许没有参加庆功宴,而是匆匆赶回家。他打开家族相册,一页页翻看那些曾经觉得遥远而模糊的面孔,现在却感到无比亲切和真实。
手机响起,是宋宴倾来的群消息:
【我决定在公司搞个给爷爷们撑腰的事儿,那些为国家拼过的老人家,谁生活难了、后代需要帮衬了,咱们从找工作到修老屋,实打实做事,也算接棒护着他们!】
晏亦川回复:【支持!我可以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我还在想,我们是不是应该系统地记录和保存这些历史?】
黎知许打字道:【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合作制作一部纪录片,讲述抗战中的民间支援力量,特别是海外华侨的贡献。我可以担任主持和制片,正好磨练一下技术】
宋宴倾:【太好了!我们可以采访今天见到的那些老人,抢救性记录他们的回忆】
晏亦川:【不仅如此,我认为我们的企业应该更系统地承担社会责任。我们三家有资源有能力,应该做得更多】
那一夜,三人聊到很晚,规划着如何继承和扬家族传统。他们清楚知道,财富和地位不仅是特权,更是责任。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黎知许尽可能减少了商业活动,投入大量时间采访抗战老兵和他们的后代。宋宴倾和晏亦川也调整工作安排,全力支持这个项目。令他们惊讶的是,当他们向家族提出这个计划时,不仅得到了全力的支持,还收到了更多未曾公开的资料和故事。
纪录片拍摄过程中,黎知许来到曾祖父黎绍钧的墓前。他轻轻放下一束白菊,站立良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曾祖父,我现在理解了您常说的‘山河犹在,家国永怀’。我会继承您的遗志,用我的方式继续这份事业。”
风吹过松柏,仿佛是对他承诺的回应。
圣诞节前夕,纪录片《山河永怀》顺利完成并在央视播出,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因为其高质量的制作,更因为它展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让许多人看到了抗战中民间力量的贡献。
播当晚,三家人聚在一起观看。当片尾字幕升起时,黎鹤声眼中含着泪光,握住孙子的手:“知许,你曾祖父会为你骄傲的。”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纪录片播出后,黎知许的粉丝你凑一点,我捐一些,悄悄组织了山河互助小队,帮助了很多有困难的老人家。无数年轻人因为这部纪录片开始关注那段历史,开始思考自己能够为国家做些什么。
新年夜,黎知许、宋宴倾和晏亦川站在天安门广场上,等待新年的第一次升旗仪式。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一起来看升旗吗?”晏亦川问。
宋宴倾点头:“那时候只觉得壮观,现在多了好多别的感受。”
黎知许望着晨曦中飘扬的旗帜,轻声说:“我曾祖父曾经说,这面旗帜上,有无数人的鲜血和梦想。现在我们接过了这一棒,得继续跑下去。”
军乐队奏响国歌,旗帜缓缓升起。三人肃立注目,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他们知道,历史不是过去式,而是进行时。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而他们的,才刚刚开始。
山河犹在,家国永怀。这份情怀,将随着血脉和精神,代代相传,永不停息。
——
写这篇特辑,是想致敬那段不屈的历史,也想跟大家说一句: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喜欢仙尊!您徒弟他又去降妖除魔啦!请大家收藏:dududu仙尊!您徒弟他又去降妖除魔啦!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