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女儿思路清晰,周氏也放下心来:“成!娘支持你!需要啥材料,娘给你买!”
第二天,沈清辞便恢复了往常的节奏。清晨起来,帮着父亲准备卤料,看着大锅里的卤汁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闻着那熟悉的浓郁香味,她感到无比心安。空闲时,她便拿出陆景珩送的书,坐在窗边仔细翻阅,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认真记下。
她还特意去看了窗台下那盆清心兰。按照吴伯信中指点,她仔细检查了叶片和根系,松了土,施了少许特制的淡肥。那兰草经过结果,确实有些损耗,但生命力依旧顽强,在晨光中舒展着带紫晕的叶片。她轻轻抚摸着叶片,心中默默感谢它的“救命之恩”,也隐隐觉得,与这株草、与州府那边的人和事,缘分似乎还未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天后,沈清辞根据书中所载,结合自家现有的材料,试着做了一款“荷叶莲子茯苓糕”。她将新鲜荷叶汁混入米浆,加入磨碎的莲子和茯苓粉,蒸出的糕点色泽淡绿,带着荷叶的清香和莲子的软糯,口感清爽微甜。她先给家人尝了尝。
周氏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嗯!这个好!不甜腻,吃着喉咙里凉丝丝的,舒服!”
沈厚德几口就吞下一块:“好吃!夏天吃这个解暑!”
小沈安更是吃得满脸都是糕屑,含糊不清地说:“姐姐,明天还做!”
沈清辞又切了一小盘放在铺子柜台,免费给老主顾品尝。大家尝了都赞不绝口:
“阿辞,这新糕点可以啊!比光甜的强!”
“老板娘,这糕明天有卖的不?给我留两块!”
“丫头,你这手艺越来越灵了,州府没白去!”
得到大家的认可,沈清辞信心大增,开始更积极地研究起来。她现陆景珩送的那几本书确实博大精深,不仅记载了无数方子,还有许多关于食材药性、四季养生的道理,让她大开眼界。
这天下午,她正在后院对照着书籍,整理新买来的几味普通药材,邻居陈大嫂风风火火地跑来,手里还拿着个布包。
“阿辞!快帮我瞧瞧!”陈大嫂一脸着急,“我家那口子昨儿个开始就嚷嚷牙疼,半边脸都肿了,饭也吃不下。郎中说是什么风火牙疼,开了剂药,苦得他直咧嘴,死活不肯再喝。你这儿有没有啥好吃的方子,能对付这牙疼的?最好是能当零嘴吃的!”
沈清辞一听,乐了。她想起刚才正好在书里看到一个“薄荷甘草绿豆饮”的方子,说是能清热消肿,对风火牙疼有缓解之效。做法也简单,就是用薄荷、甘草熬水,再加入煮熟的绿豆和少许冰糖。
“陈大嫂,您别急。”沈清辞笑道,“我这儿倒有个法子,您试试。用薄荷、甘草熬点水,兑上煮烂的绿豆和冰糖,放凉了当甜汤喝,清热去火,兴许能缓解些。味道是甜的,保管大哥愿意喝。”
“真的?那敢情好!我这就回去试试!”陈大嫂喜出望外,拿着沈清辞包给她的几片薄荷和一点甘草千恩万谢地走了。
过了两天,陈大嫂又来了,这次是满面笑容:“阿辞!你那方子神了!我家那口子喝了两天,肿消了大半,能喝点粥了!非让我再来谢谢你,还说以后牙疼就认准你这‘甜药’了!”说着,硬是塞给沈清辞一篮子刚摘的青菜。
这件事很快在街坊间传开,大家都笑着说沈家阿辞不光卤味做得好,还会开“好吃”的药方子。偶尔便有相熟的邻居,有些小病小痛,不想喝苦药汤子时,便会来问问沈清辞有没有什么食补的法子。沈清辞都根据自己所知,热心提供一些简单易行、药食同源的建议。
沈清辞现,这种用食物调理身体的方式,很受大家欢迎。她心中那个将药膳融入铺子经营的想法,越清晰起来。也许,可以从一些应季的、有明确功效的汤饮和点心开始尝试?
日子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忙碌和探索中平静流淌。沈清辞几乎要以为,所有的风波都已过去,生活将一直这样安稳下去。
然而,这天傍晚,铺子快打烊时,一个面生的、穿着体面的中年男子来到铺前。他并未买卤味,而是仔细打量着柜台里的各色糕点,最后目光落在沈清辞身上,客气地问道:“请问,姑娘可是沈清辞沈姑娘?”
沈清辞心中微微一怔,放下手中的抹布,礼貌回应:“正是。客官有何指教?”
那男子从怀中取出一份制作精良的帖子,双手递上:“在下是城中‘百味楼’的掌柜。听闻姑娘擅长药膳调理,特来相请。三日后,我家东家府上有场小宴,欲请姑娘过府,定制一席药膳,酬劳必定丰厚。不知姑娘……可否赏光?”
百味楼?那可是州府都有名的大酒楼!沈清辞愣住了。她的名声,怎么会传到州府的大酒楼耳朵里?这突如其来的邀请,是机遇,还是……
喜欢寒门小厨娘请大家收藏:dududu寒门小厨娘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