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关于自己到底是什麽时候被发现的,和春思考了好多年也没想明白,直到他三十岁生日那天,在曲景明美国的公寓的书柜底层,发现那本英文版的《乔凡尼的房间》,才若有所悟。
美国行的第三天,曲景明提出留在住处休息,和春虽然惯于黏着他,但来一次美国不容易,他掂量了一把,觉得离开曲景明一天也没什麽的,就没像平时那样屁颠屁颠留下来陪。不过由于队伍中有人没和在一起,当天他们回来得也比较早,一进门,就发现房子里多了个人。
那是个举止儒雅的中年男人,东方面孔,戴着金丝边的眼镜,目光从镜片後面望过来,温和而友善,见有人回来了,便从曲景明身边站起来,笑着着用不太流畅的港式普通话自我介绍道:“你们好,我是这间房子主人的伴侣,刚刚从南美回来,不太知道情况,冒昧过来了。”
关于这房子的所属和屋主的个人情况,大家都不太清楚,此刻除了曲景明外,都望向和容。
“你是Medivh吧?”和容果然比他们知道得多一点,上前和人握手打招呼,并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这次短租的情况。
对方一直微笑地听着,脸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刚刚得知新消息的意外或者新鲜,他只是随着和容的讲述淡淡颔首,可见他其实在大家进门前已经了解了,听和容介绍只是礼貌。
末了,他点点头,客气地说:“你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代屋主给你们做一顿晚餐吧。”说着,他眨了眨眼,神情有些调皮地补充,“我是香港人,会做粤菜的。”
又回头对曲景明道:“小夥子,要不要来帮我?”
在大家回来之前,曲景明一直在跟他聊天,虽然年纪相差甚远,却聊得很不错,而且他们正聊到一个关键的话题,他当然愿意去厨房继续聊天。
“好啊。”
“那走吧!”Medivh冲厨房偏偏头,就这麽带着曲景明过去了。
一屋子人面面相觑,这位应该算是半个屋主的人热情得这麽有行动力,他们有什麽好反对的。何况他们对别人的习惯和规矩并不了解,更不好拿自己平时那套客气来拒绝,万一冒犯了别人呢…。。最先想通这点的顾剑锋十分安然地该干嘛干嘛去了。
和春则憋了一肚子新鲜见闻想跟曲景明说,早就冲过去跟着了,眼下只见他被赶出了厨房,听声音,那边的理由是“厨房太小,三个人就挤了”,他悻悻地呆了一会儿,耷拉脑袋跑到壁炉边上躺椅……刚躺下,大概又觉得在屋主眼皮子底下这麽躺太没有素质,赶紧坐起来,只半靠着。
只有陈老太对和容发出了小声但振聋发聩质问:“这个屋主也是男的吧?”
和容淡然地回答:“是啊。”
陈老太:“……”
她脸色晦暗不明地摇摆了一会儿,也不知道冲谁发火,就狠狠地“哼”了一声,跑回自己那间房去了。和春在壁炉边远远看到平时没少喊“上年纪了,腰酸背痛了”的大妈健步如飞一溜烟儿上了楼,不禁吃惊,坐直了身子。
问和容:“姐,大妈怎麽了?”
和容:“水土不服了吧。”
和春将信将疑丶不能理解:“怎麽来了那麽多天才水土不服啊?”
然而陈老太哪里是水土不服,她吃了几十年的米活到这个岁数,觉得人人都应该以大米为主食,可偏偏人生之中两度亲眼遇到不吃大米的——她虽然知道自己女儿和那个薛冰冰扯不清楚,但心底里还是认为和容跟那些不吃大米的人不是一回事儿,而那些不吃大米还公然吃别的丶并且招摇过市的人,简直不可理喻!
脑子里想着“不可理喻”还是基于她那点从原生家庭带来的教养了,在内心更深处,她的声音是“罪不可恕”。因此,她的情绪反应是相对激烈的生气。
和容从来没有跟她探讨过这些话题,他们多年来的冷淡相处模式也不可能使她们産生这些讨论,但她能感觉到陈老太对这些事情的态度——因着自己本身的感情经历特殊,对于母亲在这方面的想法,她有意无意都是观察过的。
放在年少时,她会意识超前地认为,别人,哪怕是亲人的看法,都无足轻重,自己的追求才重要。然而生活并非如此,人终究与亲人有着不可割断的联系。这些年,她软化了自己,理解陈老太的生气,同时,也更替和春担心。
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还不能体会自己那点小心思如果要认真去追求,将面对的难处是什麽,也许他脑中笼统地想过“不怕”。可想象是一码事,真的硬碰硬,而且是碰亲人的硬,并不是“不怕”就能碰过去的。
况且,他还只是一个人。
此时,他想要的人才刚刚正儿八百接触这个话题。
Medivh是个同性恋,这个房子的主人也是个同性恋。这一点,曲景明在两个小时前才知道,他惊讶并且惊奇,感觉魔幻。当时Medivh提着行李进门,进门说的第一句话完全不像他本人形象那样儒雅,那甜腻腻喊另一人名字的语气和声音,让曲景明以为此人是男版薛冰冰。
他向来聪明又懂人情,当时就知道是怎麽回事了,心里不无惊讶。
可面对突然进门的“半个屋主”,他不好意思表现得太大惊小怪,所以他拢了拢自己的好奇心,尽量不让它跑出来搞坏自己从容的形象,在对方自我介绍并解释之後,假装见多识广地展示了一下那本《Giovanni'sRoom》,道:“我意识到了,这类小说,你们家挺多的。”
Medivh擡了擡眉毛,诧异的目光从镜片後扫来:“你看得懂?”
曲景明谦虚地说:“不能完全看懂,大致讲什麽故事能看懂。”
Medivh来了兴致,本来进门看到屋里有短租客人就想离开的,这时立刻有了多呆一会儿的兴致,便坐下来和曲景明聊天。他出生在香港,十几岁开始随家庭在美国定居,思维是个十足的洋鬼子,因此半点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自觉也没有,见曲景明竟然能啃一本英文的同性恋小说,便开啓了滔滔不绝科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