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清穿皇家格格的 > 6070(第33页)

6070(第33页)

“他还能不出门?能回来一趟就是捡到了。”一个体态妖娆面容妩媚却又不失雅致端庄的年轻女子,迈着轻盈的莲花步走近,怀里抱着一件道袍,娇笑着:“快起来试一试这衣服,改的合适不?”

潇洒动动眉毛,猛然笑开了,一个飞跃起来,嬉笑着给姐姐们抱拳行礼:“潇洒谢谢三姐姐,谢谢揽月姐姐。”

“长大了,跟那小鹰一样要飞了。”三娘舒展眉眼笑着,“信里说长高了,还不敢信,真的长这么高了,还好做衣服的时候预留了一截布。这次回来,待多久?”

潇洒伸胳膊,要揽月姐姐给他试穿道袍,闻言,小眉头皱成秋天的水波:“不确定哦。潇洒会每年都回来的哦。”

两个女子待要说话,小丫鬟抱着一叠子请帖前来,另一边水波声起,有人大喊:“潇洒!潇洒!”

潇洒转头,顿时高兴地回应:“双双姐姐。”

一个面容艳丽,眉眼大气又精致,五官辨识度极高的曼妙女子,提着裙子从两船的桥板上几步跑过来,潇洒一头扑过去,两个人胳膊抱着胳膊,一起跳着笑着。

“潇洒,你长高了。”

“小玉姨姨,你也长高了哦。”

“潇洒看出来了,姨姨果然长高了哈哈哈。”

“姨姨长高了,潇洒想姨姨哦。”

两个人又是一个大拥抱。

脑门贴贴,脸颊贴贴,一起傻笑。揽月才帖子里抬头,望着两个傻孩子,取笑道:“你今儿有空?不是要办戏曲大会,招待人?”

“招待。”小玉搂着潇洒小道士走到榻边坐下来,捏了一颗吃了,吐了葡萄籽,故意矜持地笑:“皇上来到南京,江南的才子们都汇集南京,今儿我们船上开戏曲大会,你们没有活动?”

“有。”三娘接过来丫鬟手里的茶杯,递给两个人,语笑嫣然:“都准备好了。潇洒今天晚上在船上用饭吗?”

“好哦。”潇洒的话音一落,又一个女子的声音传来,“潇洒!”

一个面容清丽美丽无双的十五六岁小姑娘,一阵香风飞过来,潇洒一见,欢喜道:“百合姐姐。”

百合搂着潇洒打量着,满心满眼的欢喜欣慰骄傲:“长高了,果然越长越是风流英俊了。”

“百合姐姐美美哦。”潇洒抱着百合姐姐的胳膊,“潇洒想百合姐姐哦。”

“你呀,就一张嘴巴,和你师兄一样小没良心的。哼。”

潇洒:“……师兄有良心,潇洒也有良心哦。”

百合姑娘羞红了脸,忙伸手捂着。

一船的女子们都抚掌大笑,花枝乱颤。

潇洒:“……”

六岁的潇洒小道士,还是不明白姐姐们之间的“暗潮汹涌”的,更不明白百合姐姐对他师兄的一片痴心等候。

唯一的烦恼,越长越大,绝对不能赖在姐姐姨姨们的怀里,要亲亲抱抱了。

他在南京玩得如鱼得水,紫金山陪着狼妈妈、小道观陪着师父,去汪家陪着姥爷和姥姥,在秦淮河的花船上晒太阳……当然,陪着皇太后逛南京城,陪着十五姐姐和十六姐姐吃美食,陪着哥哥们读书,孝顺皇上,也是一样不落下。

皇上天天取笑他:“比朕还忙的人。”

有一天下午午膳后,皇上抓到他的人,问他:“见到明朝的皇陵,对比大清的皇陵,有什么区别?”

潇洒眼睛一眨,回忆上次聊着葬礼的时候,皇上的大怒,提前讲条件:“皇上不生气哦。”

“保证不生气。”皇上金口玉言。

潇洒完全不知道,人说不生气的时候,那绝对是会生气的。他叭叭叭地说着:“明朝的皇陵,不管是南京、北京的,都是靠近城区近,人烟多,这本身就是一层安全保障,是人气聚集哦。”

“皇上派兵丁保护皇陵,几次修缮,也是气运如此。潇洒没有下去看,大概,明代皇陵自身的结构和防盗措施极为到位,大清皇陵和明代皇陵加以对比,简单明了。大清的皇陵,地宫构造相对简单,地宫的入口全都统一设置在宝城琉璃影壁之下,只要顺着往下挖就肯定能找到入口金刚墙,而且陵寝的埋入深度较浅。明朝的皇陵,一直挖到7丈深的地下哦。”

“很深很深哦,最底下点火把也不亮的哦。墓道不规则,突破了墓道通过中轴线笔直的通往墓室的常规,而是从边上绕了过去,这一绕就把进去的人给绕迷糊了。因为地宫很深,建造的砖石特别制造,其结构的墓室又很坚固。皇上,大清的陵寝很好进去人哦。皇上给娘娘们陪葬那么多金银珠宝,很危险的哦。”

皇上眉心紧皱,一张龙脸黑漆漆的全是风暴。

大清对明朝的墓葬保护好好的,将来的朝代,可会保护好大清的陵墓?这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事情。皇上心里一阵阵怒火翻涌,又是一阵阵心伤。

潇洒生气:“皇上,说了不生气的。”

皇上眼睛红了,一个深呼吸:“汗阿玛知道了。三天后启程去广东,一直到马六甲海峡,你也跟着。”

潇洒一低头:“好哦。”

皇上摸摸熊孩子的脑袋:“年前回去北京,年后给你再回来南京。”

皇上猛地一抬头,瞪大了眼睛:“真的?”

“真的。”

“谢谢皇上!”潇洒扑到皇上的怀里。虽然他打算年后偷跑回来南京,可这和皇上答应了,绝对不一样。

皇上抱着熊孩子,心想:就知道你要偷跑,不若给你规划好。

父子两个各怀心思,皇上在南京的事情结束,带着大队人马去了广东,去了马六甲海峡,正式宣布这是大清海域,接见东印度公司的使节,葡萄牙使节,西班牙总督……苏禄国王、缅甸国王……在腊月底紧赶慢赶的,回来北京过年。

皇上感叹:“走海路就是快。”

大臣们也感叹:“十九阿哥造的大船就是好。”

太子、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十六阿哥、十七阿哥,走了这一趟,都感觉三观受到冲击,都变得沉默。

皇太后震惊于沿海的发展,担心蒙古和东北落后太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