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时光知我不负你 > 第十五章 偶遇回(第1页)

第十五章 偶遇回(第1页)

第十五章偶遇(回)

第十五章偶遇(回)

沈瑜在顾安公寓里的“幽灵”状态似乎一成不变。时间在晨曦微露的匆忙早餐和深夜门锁转动的低吟中,悄无声息地滑入了落叶纷飞的深秋。

顾安的“校园生活”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作为学生会会长,顾安被邀请出席并做简短的总结发言。

讲座主题是“现代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融合”,演讲者是校外一位颇有名气的设计师。台下座无虚席,多是艺术学院的师生。

顾安坐在前排嘉宾席,偶尔在本子上记录几点想法,大部分时间是平静而略带疏离地听着。

演讲结束後,主持人示意他可以上台。顾安刚站起身,一个轻柔却带着自信的女声在身旁响起:“顾学长好,我是舞蹈学院的黄玉莹。刚才演讲中提到的巴塞罗那城市家具案例,我有些疑问,不知道结束後能否向学长请教一下?”

顾安侧目。身边的女生笑容得体,五官明艳,身着一条剪裁得体的米白色羊绒连衣裙,外搭一件学院风的深蓝色开衫,长发柔顺地披在肩後,显得既温婉又知性。

她手中拿着一个设计精致的笔记本和一支笔,眼神带着恰到好处的崇拜和求知欲。

顾安隐约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一时没想起来是谁,但出于礼貌,又是在公开场合,他点了点头:“嗯,讲座後可以。”

他的发言依旧简短有力,专业点评了演讲内容并强调了几点艺术与校园文化结合的可能性,随後在掌声中走下台。刚回到座位收拾东西,黄玉莹果然拿着笔记本走了过来。

“顾学长您好,”她微微欠身,笑容明媚,“打扰了。就是关于巴塞罗那那个高迪风格的公共座椅,那位设计师提到它成功将艺术符号转化为社区情感纽带,但我觉得仅凭造型独特其实很难达到,是不是在材质选择丶互动性或者与当地居民文化的结合上,设计师团队还做了其他特别的工作?”

“这个观点在演讲里好像没展开,我想请教一下您的看法?”她翻到笔记本的某一页,上面竟真用娟秀的字迹记录着讲座的关键点,还在“情感纽带”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问号。

问题提得很有深度,也精准踩到了顾安自己觉得演讲略有欠缺的地方。他有些意外地看了黄玉莹一眼,收起了几分疏离感:“嗯,你的观察很敏锐。单纯依靠造型符号确实单薄。”

“更关键的是设计师团队前期深度的在地调研,理解了老城区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习惯和社区历史脉络,那些座椅的曲线设计其实是融入了几种传统街头游戏设施的变形,并选用当地一种特有石材打磨,配合了社区推行的慢生活计划。”他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黄玉莹听得很认真,不时在本子上速记着,眼神里闪烁着“学到了”的真诚光芒。“原来是这样!谢谢顾学长解惑!”

她显得十分开心,落落大方地合上笔记本,“学长果然名不虚传!听君一席话,胜读几篇文章了。对了,学长您平时会关注国内城市规划方面的最新案例期刊吗?比如《城市设计参考》?”

顾安随口应道:“嗯,有时候会看看。”

“太好了!我也订了那本杂志,第十期上那个深圳滨水空间改造的案例分析特别棒!”黄玉莹顺势接话,巧妙地切换话题,自然地将讨论引入了更日常也更可持续的学术探讨范畴。

讲座散场,人流向外涌去。黄玉莹很自然地随着顾安的步伐往外走,一边聊着对几个案例的看法。

直到在艺术学院门口分开时,黄玉莹才仿佛不经意地提了一句:“顾学长,下周三下午您在图书馆吗?《城市设计参考》新的一期应该到了,我正好有些问题想跟您探讨一下。”

她的目光坦荡自然,提出“探讨”而非“请教”,姿态拿捏得很好。顾安想了想,下周三下午他正好要去图书馆查点资料,便随口应下:“应该会在。”

“那太好了!回头再向学长请教!”黄玉莹笑意盈盈地挥手告别,步履轻盈地消失在银杏大道上。

顾安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下意识地擡手整理了一下被秋风吹乱的领口。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路边的长椅上坐了下来。

指尖翻动手机屏幕,他点开了沈瑜的头像。最近的一条消息,还是几天前他有个东西找不到想问问沈瑜看没看见,沈瑜简短回了两个字:“在书桌”。

算起来,又有好几天没在公寓里碰见那个“大忙人”了。

他点开沈瑜的朋友圈,里面只有寥寥数条,且都是几个月前打工时的广告转发分享。那个账号头像,还是系统默认的灰色人影,和他本人一样沉默得让人无从捕捉痕迹。

黄玉莹的“偶遇”显然并非终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