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酒吧的卡座区。林浔、宛瑜、曾小贤坐在沙上。胡一菲和展博端着饮料从吧台走过来坐下。
林浔看向宛瑜,询问:“宛瑜,担任曾老师电话编辑的工作体验数据反馈如何?适应度评估?”
宛瑜放下果汁,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工作内容其实还挺有趣的,也不累,就是……”她微微蹙起秀气的眉头,有些为难的样子。
胡一菲一听“就是”,立刻警觉地看向曾小贤,眼神带着审视:“怎么?有人给你气受了?还是曾小贤这贱人提了什么非分要求?”
“不是啦,一菲姐。”宛瑜连忙摆手解释,眉头依然皱着,“就是……偶尔会遇到一些听众打进来的问题……特别……特别绕!绕得我脑子都打结了,实在想不出该怎么回答才合适。”
一听到“绕”、“问题”,曾小贤“啪”地一声,痛苦地一巴掌拍在自己额头上,出一声哀叹,仿佛预见了什么灾难。
展博热心地说:“宛瑜,你说出来听听?说不定我们人多力量大,能帮你理清楚呢?”
“好啊!”宛瑜像是找到了救星,清了清嗓子,开始复述那个让她头大的问题:
“提问:我爱上了同事阿志,可是我没告诉他,而是告诉了另一个同事阿豪。阿豪答应我不会告诉别人,但是后来同事阿德却跑来告诉我,说阿豪偷偷把这事告诉了另一个同事阿林。阿林呢,又跟阿志以前的女朋友阿兰关系特别好,我就特别担心阿林会把这事告诉阿兰,然后阿兰又去告诉阿志,那样我就太尴尬了!
幸好,当时阿兰和阿德正在谈恋爱,所以我就赶紧去找阿德,想让他帮忙解决这个问题。结果阿德对我说:‘我跟阿兰已经分手了,现在阿兰跟阿林好上了,你去找阿林吧。’然后我就去找阿林,阿林却对我说:‘阿豪根本就没跟我说过这事啊!’这下我彻底晕了……我到底该相信谁啊?!”
话音落下,卡座陷入一片诡异的沉默。
胡一菲:“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陆展博:“也……”
曾小贤:“……晕了!”
三人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齐刷刷地聚焦到唯一可能带来答案的人——林浔身上。
林浔面无表情,仿佛只是接收了一个需要处理的普通数据包。他掏出眼镜带上,镜片反射着冷静的光,cpu开始高运转,几秒后,清晰、有条不紊的分析如同代码般输出:
“解析该人际关系网络,判断可信度需基于逻辑矛盾与潜在动机:
一、核心矛盾:阿德vs阿林的证词
阿德声称:阿豪将秘密告诉了阿林。
阿林否认:阿豪根本没跟他说过此事。
二者陈述互斥,必有一假。
二、关键人物动机与可信度分析
阿德(可信度:低)
行为疑点:阿德主动向提问人透露“阿豪泄密给阿林”这一信息。但当提问人寻求帮助时,他才告知“自己与阿兰已分手,阿兰现与阿林交往”,并转介提问人去找阿林。信息释放顺序不合常理。
动机存疑:阿德此举可能源于:对阿林的不满:因阿兰与阿林交往,阿德可能借机制造提问人对阿林的猜疑。
误传或道听途说:消息来源不可靠。
无明确获益:无证据表明阿德泄密能直接获益。
结论:阿德的指控缺乏佐证,动机存疑,可信度较低。
阿林(可信度:较高)
行为分析:作为被指控的“接收者”,阿林直接否认了阿豪曾告知秘密。
动机分析:
若阿林说谎(即他已知秘密):他需承担被戳穿的风险(若阿豪或他人证实),且对自己无直接好处(不会讨好提问人,还可能得罪阿豪)。
若阿林说真话(即未知秘密):则符合逻辑链条——阿豪遵守了保密承诺;阿德的“爆料”可能是误解或捏造。
结论:阿林的否认直接且无明显撒谎动机,更符合常理,可信度较高。
三、辅助角色分析
阿豪:若阿林所言属实(未被告知),则阿豪信守了承诺。阿德的指控不成立。
阿兰:其作为阿志前女友及阿林现女友的身份是提问人担忧的源头,但未直接参与核心矛盾(阿德爆料vs阿林否认),不影响主要判断。
四、最终结论:建议相信阿林
阿德的指控孤立无援且动机存疑;阿林的否认更直接、更符合逻辑,且无充分理由怀疑其撒谎。因此,提问人应采信阿林的证词,即阿豪并未将秘密告诉阿林,其担忧的秘密扩散风险目前无实证支持,可暂放宽心。”
分析完毕,林浔端起酒杯,淡定地喝了一口,仿佛只是解决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学题。
卡座里一片寂静。
胡一菲、展博、曾小贤、宛瑜四人如同被集体施了石化咒,目瞪口呆地看着林浔,眼神里充满了“这还是人脑吗?”的震撼。足足过了好几秒,四人才像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异口同声地憋出两个充满敬畏的字:
“……牛掰!”
喜欢爱情公寓之数据浔心请大家收藏:dududu爱情公寓之数据浔心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