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青史几行名姓 > 宫宴(第1页)

宫宴(第1页)

宫宴

翌日酉时,宫宴准时召开。

穿来之後,沈暄还是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一时只觉新奇。他们乘着马车,先是到忠义侯府叫上孤身一人的颜如玉,又同行至皇宫。在宫门口下车递了腰牌,验身之後,被宫人领到清宴殿,殿内的女官又引着衆人找到自己的位置。

沈昭以丹王侧妃的身份坐在楼缜身边;沈旭自己就有官职,单独开了一桌;而沈暄还没有参加科考,被安排跟沈父沈母坐在一起。至于颜如玉……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刻意安排,她分明代表忠义侯府而来,却被安排坐在最後一位。

沈母看出了其中的不对劲,找来女官发问,女官却低眉敛目道自己也不过是听命行事,至于座次的安排,全都是上面的意思。正为难之际,女主宽慰沈母道:“伯母不必担心,我颜如玉不是被吓大的,若这点招数都招架不了,也不配做颜家的女儿了!”

她说话的声音没有刻意压制,这等狂傲的话便被在场所有暗戳戳想要看她笑话的人听了去。人贵自重,衆人便不由也正色起来,不再将她当做深闺里娇生惯养的女儿家看待。

但这段小插曲终归不是这场宴会的重中之重。

宫宴这种场合,很多人都是抱着旁的心思来的。不少官员都如沈家一样,带了儿子女儿来。有些人的确是存着攀龙附凤的心思,但更多的是想为自家适龄儿女相看一门好的亲事。

在这之中,沈家就更像是一盘香饽饽了。虽然沈家的女儿已经嫁出去了,但两个儿子还没有成婚。沈旭自不必说,虽然年纪在未成婚的子弟中大了一些,可他身上战功赫赫,前途显然无可限量;沈暄虽然暂时没有个一官半职,但明年就要参加春闱,未必不能中榜。

于是宴会开始前短短不到半柱香的功夫,沈暄就看到三四位官员带着女儿来沈家的位置上敬酒交谈。大人们谈着话,孩子们便趁机多看对方几眼。这些官宦人家的女儿有端方大气的,也有含羞带怯的,大多虽不是来相看沈暄的,但女孩子们的视线还是让他无所适从。沈暄假装什麽都不懂,简单跟人打过招呼之後,便眼神乱瞟,试图逃避。

宫宴上的座位有着严格的等级顺序,最前方是帝後的位置,往下依次是几位王爷,再往後便是按官阶落座的官员。

沈暄先是看见了喻王和丹王,他们二人身边分别坐着各自的王妃,不少人围在他们跟前向他们敬酒。沈昭在丹王旁侧帮衬着,举止落落大方,倒是喻王妃气质忧愁,看上去并不能适应这种场合。沈暄若有所思地观察着。

心中正想着什麽,跟沈父说话的官员便离开了。沈暄猝不及防,视线正对上了他对面的楼川。

相比于喻王和丹王,楼川这边便明显清冷很多。他一个人闲闲坐着,身後只有一个太监装扮的福冲跟着。不知为何,脸上的表情似乎并不怎麽愉快。

楼川看着沈暄,沈暄反倒不自在地垂下视线,躲闪开来。

原因无他,他前一夜刚单方面和沈昭承诺了要和楼川避嫌,如今猝然相见,多少还是有些尴尬和难堪的。

楼川将沈暄的神态尽收眼底,抿了口茶。

昨日从皇後宫里出来之後,虽有些犹豫,明知道再怎麽见结果都是一样的,还是去了趟林贵人宫里。

果然,话没说三句,又受了林贵人一顿冷嘲热讽,两人不欢而散。

楼川有时觉得自己也真是贱的,这麽多年了,明知道有些东西他不可能从林贵人那里得到,却还是忍不住一次一次加大筹码,一次一次去试探。

他心底压抑着沉重的风暴,从林贵人那里出来後心里就不痛快,今日看见沈暄这样,就隐隐有了要发作的趋势。

说要和他做朋友的是他,昨日不告而别的也是他,今日连视线相接也欠奉。这个人嘴里哪有半句实话。

清宴殿里喧嚣不断,楼川沉沉望着沈暄,忽而问了福冲一句,“昨夜丹王侧妃在何处?”

福冲想了想,回答道:“似乎是上了沈家的马车,今日也是和沈家一道来的,应当是在娘家住了一夜。”

楼川猜到什麽,往丹王那边看了一眼。恰逢沈昭与一位官员妇人饮酒完毕,不经意间回眸望来,两人目光相接。沈昭得体冲他一笑,楼川意思了一下,举杯示意。

不等几人之间碰撞出什麽,外面宫人高呼皇上皇後贵妃和其他几位妃子驾到,衆人各自收拾好各自的心思,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下跪恭迎帝後,山呼万岁。

帝後落座,让衆人平身。沈暄稍稍往後错了错,借沈父沈母的身体稍稍挡住自己一些,偷偷观察他们。

皇後母仪天下,贵妃妖娆妩媚,其他几位妃子也各有千秋,百花齐放,看得叫人赏心悦目,倒是颂安皇帝,也不知是因为身体实在不好,还是年轻时过于贪花好色,脸瞧着有些浮肿。不过不得不承认楼家的基因的确十分良好,即便如此,也不难看得出皇帝年轻时风流倜傥的模样。

皇帝先是说了几句客套话,又在贵妃的催促下让楼缜上前,好好赞扬了一番楼缜,问他有什麽想要的。

楼缜只做出一副谦逊姿态,先是感谢皇帝能给他这个机会让他前往径州查案,又跪地请罪,说自己见径州官员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残害百姓,实在怒不可遏,这才跳过了许多流程,直接诛杀罪臣,请皇帝责罚他越俎代庖之罪。

皇帝还没有发话,韩贵妃也就是楼缜的母妃擦着眼泪说楼缜从小如何如何心善,犯下此等过错也一定是因为那些官员罪无可恕,请皇帝看在楼缜头一次犯错的份上,免去责罚。

这母子二人一唱一和,三言两语就将楼缜塑造成一个一心为民的贤王。喻王一党自然也不肯放过这个机会,咬了起来。

喻王说:“贵妃说得轻巧,若是头一次犯错便能免去责罚,那各地大牢里想必有不少人都能被无罪释放。”

这些事情本应该放在朝堂上争论,但楼缜他们为了将这件事造成的影响降低,选择在楼缜的接风宴上说这件事,如此以来这件事情便从政治层面降低成了个人的冲动之举。

宴会上衆人不知道怎麽闹出了这样一出,也不好贸然发表言论,免得得罪不该得罪的人。倒是喻王党和丹王党各自的人站出来。喻王一派说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室成员作为民衆表率就更应该严厉惩罚以儆效尤,否则日後人人都能仗着头一次犯错无视律法章程岂不是要天下大乱?丹王党则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那些罪臣本就是死罪,杀了他们还平复了被压榨的百姓的情绪,于情于理,都算是善举。

两派吵得乌烟瘴气,殿中除了官员还有许多没有官职的官僚子弟,此刻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纷纷垂着头,哪怕是皇帝这种不擅朝政的都知道在这里说这些事情不合时宜,当即怒斥这些人放肆,让他们闭嘴,这些事情都容後再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