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恢复高考的事情还没公布,林晓晴不能说,只是安慰她说会有机会的。
“政策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定的,之前需要知青上山下乡,以后也会需要你们这些知青再进城做贡献的。我觉得,你只要时刻做好准备,一定能飞出荒山大队的。”
柳芳菲知道她是好意,想说这机会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只是林晓晴是唯一无条件帮助安慰她的人,她不好说丧气话。
于是顺着她的话点了点头。
不过,读书确实是逃避痛苦的方式之一。
“林同志,我能借阅部队阅览室里的报纸和书籍吗?”
她下乡的时候带的几本书都被王宝撕了烧火了,手里只有课本。
就算想看书也弄不到。
“你是驻地小学的老师,应该可以的。”
两人说了会话,眼见到了快下营的时候,柳芳菲起身回学校。
林晓晴把裤子递给她,“以后不许再还回来了,送你了就是你的。”
柳芳菲点了点头,“谢谢你,晓晴。”
明明林晓晴比她年纪还小一岁,可总是能带给她安慰和开解,像一个亲近又智慧的长辈。
柳芳菲回到小学宿舍,将裤子放进箱底,洗了把脸,去营里问借阅报纸书籍的事。
路上遇到下营回家属院的军官们,觉得应该早点找个战士练身手,她要找王宝这个毁了她人生的王八蛋报仇。
还没等她去营里找人,第二天就有个战士过来告诉她,可以教她练武。
问了才知道是秦团长让人来的。
柳芳菲心里明白,肯定是林晓晴的功劳。
心里涌上暖意,还有人是真心的关心她,在乎她。
晓晴帮助了自己这么多,自己不能辜负她的心意。
柳芳菲一改心境,努力读书,锻炼起身体来。
没两天,赵春桃一家回来,赵春杏也跟着来了。
随着回乡探亲的军官回营,家属院一下子多了好几个适婚姑娘。
人一多,热闹的同时也容易有问题。
第一个问题便是家属院的房子不够住。
家属院的房子,大多数三间正房带个小院的布局,一间卧室一间堂屋一间灶房,最好的也只有四间正房,比三间的多一个卧室。
来的姑娘不是小姑子就是小姨子,总不能跟哥哥姐夫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
一时之间,驻地的招待所小院都住满了人。
大家深刻贯彻了“有事找领导”这条准则,不是来找林晓晴,就是去找秦谨行。
秦谨行只好暂时征用了家属院空着的院子,将堂屋改成了卧室,让这些家属们暂时住进去。
然后跟方正商量改建家属院的事。
家属院的房子还是驻地刚建立没多久盖的,十分简陋,房间也少,当时环境太差,随军的家属少,年轻夫妻住绰绰有余。
现在不一样了,许多人家光孩子好几个,一大家子人挤在一个大炕上,实在不方便。
“建房子没问题,可现在这天寒地冻的,也没法开工啊。”方正说,“而且,建砖瓦房咱也掏不出那么多钱买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