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外是大马路,院子里站不下了,院外也能站人。
而且因为王奶奶那件事,她现在和新里街道的领导也算是熟悉了,有熟人好办事。
如果是去其他街道,街道办的领导不认识她和夏鹏飞,见他俩年轻,轻看他俩,说不定连场地都不愿意提供,更别提配合做其他工作了。
两人就敲定了,第一场讲座地点,就定在新里街道办大院里面。
颜如意和蒋东明说了声,和夏鹏飞去了新里街道办。
李主任对颜如意印象很深刻,颜如意和他说明来意后,李主任很痛快的就答应了,“我们街道办一定全力配合,场地随便用,动员群众这一块我们也是做熟了的,都交给我们街道办吧。”
颜如意和夏鹏飞都没想到这么顺利就办好了。
他俩还以为要费一番口舌才能把场地谈下来,来的路上还在商量,要不要请李主任吃顿饭。
毕竟举办这种活动,街道办得不到什么好处,而且还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
李主任却一口就应承下来了,算是开了个好头。
谢过李主任,两人从街道办出来,夏鹏飞十分自信,“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现在场地有了,动员群众的工作,也不用咱们费心,街道办给包了,主讲人员这边,钱老师和付老师还有徐主任,只要没有工作任务,都说了随叫随到,文物商店的徐主任也打过招呼了,有需要他的地方,他随时都能过来,至于赵老师,他爱来不来,少了他一个,又不是办不成。”
颜如意也自信满满。
当天下班回家宣布了这件事,要叶红珍他们支持她的工作,一定要去参加科普讲座。
叶红珍全力支持闺女的工作,“今儿个街道办的李干事已经来家里通知过了,妈肯定去,不光妈去,你翠姨你李婶她们几个也都去,妈都跟她们说好了。”
又问颜如意,“闺女,到时候你是不是也要上场讲话?”
颜如意,“这次主要以蒋老师为主,我和夏鹏飞配合蒋老师。”
李燕眼珠子转了转,试探地问颜如意,“如意,既然你们文物局的专家都来了,姥姥以前给的那个小碗,借着这个机会,你拿给专家看看呗,万一是个值钱的古董,我说万一啊,咱家不就发了?”
颜如意,“那个小碗啊,早扔了。”
李燕,“……扔了?”
叶红珍,“当初如意给你,你不要,这会儿又惦记上了,如意就是干这行的,是不是古董,她还能认不出来?”
这话就是往李燕心口上扎,她后悔啊,当初她怎么就没接过来啊!
第一场讲座定在了周日下午。
颜如意他们到街道办的时候,李主任正指挥人往院子里搬桌子,椅子。
院子里稀稀拉拉站着几个群众,其中就有叶红珍,赵翠芳,还有李婶几个跟叶红珍比较要好的。
李主任过来和蒋东明握手,“会场马上就布置好了,群众也都通知到了,正陆陆续续的过来,你们先去办公室喝口水,休息休息。”
结果直到蒋东明开讲,来的群众也没几个,别说外面大马路上了,就是院子里都是稀稀拉拉的。
来的那些人,大部分还是和叶红珍比较要好,叶红珍拉过来给闺女捧场的。
就是这几个人,也是听的半懂不懂,后来干脆在下面扯起了闲篇儿,还有些甚至听着听着就走了。
只有叶红珍,为了支持闺女,听不懂也是强撑着。
怕自己听睡着,还折了两根小棍,把上下眼皮给撑起来了。
颜如意在上面看的清清楚楚,都怕她妈打个盹,小棍再戳着她妈的眼珠子。
讲座结束后,李主任很是尴尬,“我们确实是挨家挨户去动员了,当时说的都好好的,说到时候一定来,没想到他们临时变卦。”
李主任见势头不对,半中间就派人去挨家挨户喊人了,结果各个都有说辞,有的说孙女拉屎了,走不开。
有的说牙疼,躺着要好点,站着疼的更厉害。
还有的说要在家洗衣服。
……
反正都没空。
颜如意瘫在床上,“明明是好事,我们又不收钱,为什么都不去参加啊?”
叶红珍一语道破,“搁以前,街道办通知的会,不去参加就是立场有问题,谁敢不去,现在不一样了,不去又不会扣帽子,没点好处,都不乐意去,去了又听不懂,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多干点活呢。
再说你那个蒋老师讲的也确实不行,一板一眼的,跟念书似的,听着就让人打瞌睡,如果不是眼皮撑着,我早睡着了。”
其实颜如意坐上面,也差点没睡着。
蒋老师满肚子学问,可确实不是当讲师的料,跟她大学教博物学的老师一样,满肚子学问,倒不出,老师急,听课的学生也听的乏味。
第一次科普讲座以失败收场。
赵东升放马后炮,有点兴灾乐祸,“我就说这个方法行不通,你们非不听,群众哪有这个觉悟,现在群众八成都觉得,咱们文物局也就这样,没水平,下次再组织这种活动,更没人去听了。”
颜如意和夏鹏飞没理会他的嘲讽,凑一块儿总结经验教训。
两人一共总结出三条教训。
第一是事前宣传力度还是不够,没热度;
第二是蒋老师讲的不生动,激不起听讲人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