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突变等她找到他,她一定要…………
是……雁门关戍边守城的狄秦。怎麽会是他?!
年过半百的他须发皆白,整张脸被散乱的,结成绺的灰白头发遮住大半,眼眸埋在乱发之中,似两口无波无澜的枯井,看不到哀怨或愤怒。身上的甲胄早已被除去,衣衫褴褛,脖颈和手腕上戴着重重的枷锁镣铐,身上还有些暗红色的血迹。
田间地头歇脚路过的人们伸长了脖子,窃窃私语汇成一片声浪。胆大些的农户在田埂旁放高声问:“官爷,这囚车里的人是犯了何事啊?”
“都让开!别挡道!”领头的官兵挥鞭驱赶开道:“这是通辽卖国的雁门逆贼!私纵辽敌丶暗传军机,欲断送大宋江山!尔等速速回避!再敢近前者,以同谋论处!”
“原来是个通敌的!”
“呸!辽狗!”有农夫撑着犁耙,忿忿地啐了一口浓痰。
一时群情激愤,推推搡搡间,囚车颠簸,锁链哗啦一响,狄秦的身体随之重重撞在栅栏上。一声压抑的痛呼。
“滚开!”官兵见车马受阻,厉声喝道,手中长鞭高高扬起,眼看就要狠狠落在侧近一个老妪和稚子佝偻的背上!
“住手!”
囚车中原本一直低垂着头颅不言不语的的狄秦猛地擡头,原本灰败的眼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一声凛然怒喝,浓烈的杀伐之气震慑住了衆人,包括高举手中长鞭的官兵也猛地一滞。
“混账找死!”那官兵回过神来,见老妪和孩子踉跄着避开了鞭稍所及之地,气急败坏地咬牙高声怒斥,长鞭调转方向朝囚车中的犯人狠狠劈下!
有一小片青色的影子,如电光火石般,从青衣人垂下的左手指尖射出!
是一片树叶,在空中划出一道直线,“嗤”地一声轻响,凌厉精准地钉在官兵举鞭那只手的虎口处。
官兵吃痛松手,鞭子失了准头,脱手而出。
“是谁!胆敢暗算你爷爷我!”官兵厉目圆睁,双目往人群里逡巡过去,农户们见状纷纷瑟缩退後,垂着头讷然不语。
“废物,退开!”队伍中有人倏地朝为首的官兵厉声喝道。那是在囚车侧翼护卫的黑衣人头戴兜帽,身上背着个不知装了什麽的包袱,杀气深重。
那官兵为人嚣张却似乎颇忌惮此人,被呵斥了也不辩驳,只恭敬应是。
黑衣人眯眼望见人群中那一片一晃而过的青色衣角,待定睛细看,纵马向前之际,不妨被一个白衣身影挡住了视线。
黑衣人看清来者何人,忽而笑,一个阴森森的笑:
“狄大堂主怎麽也在此处?”
“路过。”狄飞惊垂着眸淡淡开口:“近日不太平,你们既奉命押解要犯,还是早些进城不要耽搁得好,免生枝节。”
一阵令人窒息的沉默。
黑衣人眯眼看着狄飞惊,忽而凉凉笑了起来:“狄大堂主所言极是。多谢提点。”
“我们走!”
囚车车辙缓缓碾过地上黄土,车中的老者微擡起头,他看向人群里或愤怒丶或好奇丶或麻木的那些目光,然後,遥遥与站在人群末尾的青衣人不经意对视,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
押送囚车的队伍已经进了城,只馀烟尘滚滚,风无遮无拦地拂荡过尚未割完的金黄麦穗,宋雁归在风尘倥偬里半蹲下身子,手指拈过地上细细的黄土,模糊了车辙的印痕。
汴京百姓世代耕作生活的地方丶也是那道北地雄关庇护的核心所在。
人群渐渐散去。宋雁归心头忽觉一阵荒谬,她低垂着头看不清神色,语气并无悲愤,只轻声呢喃:“蔡京……可真是煞费苦心。”
此事他必定做得极隐蔽,又赶在长孙飞虹回山东之前,故而纵是山东神枪会丶金风细雨楼或者他们都没提前得到半点消息,等到人押入京城,事几乎已成定局。
只是……她拈了拈手中的黄土,起身不解地看向狄飞惊:“狄大堂主刚才替我遮掩,不怕得罪蔡京麽?”
“此事和蔡相无关。”
宋雁归似听到了什麽笑话般放声大笑:“那黑衣人身上的杀气,分明就是蔡京那日……”笑声忽地顿住:“你又诈我。”
她不应该见过刚才那个黑衣人。除了去刑部大牢劫狱的那晚,这个黑衣人曾暗中朝她出手暗算过一次。
每个人身上的杀气皆不相同,只要见过一次,她就能分辨出来,也只有她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