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饭店里人声鼎沸,灯火通明。
白炽灯泡下,弥漫着炒菜的油烟,炖肉的香气和人们身上带来的寒气混合在一起的,独属于这个年代的热闹味道。
墙上贴着“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红色标语,窗户上贴着简单的窗花,年味已经很浓了。
点餐窗口排着不短的队,人们搓着手,呵着白气,脸上带着过年特有的期盼和一丝奢侈的兴奋。
木齐章推开厚重的棉布门帘,一股热浪夹杂着喧嚣扑面而来。
她踮起脚,在拥挤的桌椅和攒动的人头中寻找。
“木齐章,这边这边。”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角落传来。
木齐章循声望去,看见刘小芳正用力挥着手。
她穿着一件崭新的红格子罩衫,头梳得整整齐齐,脸上洋溢着喜悦。
她旁边坐着一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看起来颇为斯文的年轻男人,正是她的丈夫李明。
他们那张小方桌上已经摆了一盘花生米和一盘凉拌黄瓜。
木齐章笑着挤过去:
“小芳,李明同志,你们来得真早,这位置可不好占。”
刘小芳亲热地拉她坐下,嗔怪道:
“可不是嘛,让他提前半小时就来占座了,你再不来,这盘花生米都快被他偷吃完了!”
她笑着瞪了丈夫一眼。
李明推了推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木齐章同志,好久不见。
小芳念叨你好几天了。”
他说话带着点机关干部特有的温和与客气。
三人寒暄了几句,刘小芳抢着去窗口点了几个硬菜:
一份红烧肉,一条糖醋鱼,还有一个白菜豆腐汤,又加了几个白面馒头。
这在他们看来,已经是极其丰盛的招待了。
等菜的功夫,几人聊着各自的近况。
刘小芳叽叽喳喳地说着供销社的趣事,又问起北京的大学生活。
李明话不多,大多时候微笑着听她们说。
几杯热水下肚,气氛热络起来。
李明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语气里带着一种分享内部消息的神秘感:
“说起来,木齐章同志在北京,消息比我们灵通。
最近啊,我们局里听到些风声,听说……上面政策好像有些松动的迹象。”
他用筷子轻轻点了点桌面:
“以前卡得死的很多东西,现在好像……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南方有些地方,听说……已经有人偷偷摸摸搞点小买卖了,只要不过分,上面好像也不太深究。”
这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木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