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与政哥同母异父 > 第88章 韩非献策(第1页)

第88章 韩非献策(第1页)

如今的咸阳学宫已经跟两年前的不一样了,因为这里已经开始正式收学生教学。而且因为雍月的影响,虽然在这里教书的大多数都是荀子的弟子,但是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却不知是儒家之学,而是应了雍月的要求,各门各科都有学习。

以前战国时代老师授业,是一个老师叫一个学生全科,但是咸阳学宫确是一个老师只教一科,而学生却需要学习全科。说白了就是现代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分开,不让双方互相影响。

让学生只学习知识,自己用大脑思考,而不是偏听偏信其中那个老师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虽然刚开始荀子对此有些意见,但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如此教学的方法确实有他独特的道理。在这时代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很特殊,用句通俗的话讲大概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学生出事老师会受到牵连,老师出事学生也会如此。可是这种情况在咸阳学宫却不会发生,因为教授方式的改变,所以便让双方的关系拉远不似这个时代正常师生般亲近,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避免了一些麻烦。

虽然显得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如此做法,却保护了学宫老师的安全。

没错,就是老师。

因为咸阳学宫开学后,每名老师基本平均都会有近百名学生,所以这就导致学生人品如何老师不能准确判断。在这个时代,正常来说学生出师后触犯律法,教授其的老师也会或大或小受到牵连,但是因为咸阳学宫的这种教学方法,因罪牵连这种情况却不会出现在咸阳学宫的老师身上。

当然咸阳学宫也不制止学生私下拜师,不过如果这样的话,上面的那种情况出现,咸阳学宫就不会帮忙了。只能说咸阳学宫的教学方式,有弊也有利!

因为大秦收下了韩国的土地,所以最近两年在咸阳学宫的韩地出身的学子极多,确切的说是学习为吏的韩地学子极多。不过现在不应该叫韩地,应该颍川郡了。

这些人其实都是韩非介绍回来的,因为韩地上层贵族断层,唯有韩非身负王室血脉,所以在多方考虑之后,嬴政便封韩非为颍川郡郡守,处理原韩地现在的颍川郡一应大小事物。而也正是因为颍川郡郡守是原先韩王室出身的韩非,所以在他治理颍川郡期间此地并未发生过暴乱,甚至可以说是极为安稳的渡过了秦韩两地的融合期。

而韩非之所以多次往咸阳学宫送人,就是为了早点将自己手上的工作交接出去,好赶紧回到咸阳,为将来攻打赵国做准备。

不得不说,韩非送来的人也极为争气。可能是因为家仇,也可能是因为国破,反正颍川郡出身的这群人都很努力,咸阳学宫里面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一点都不挑,只想着赶紧毕业回到家乡重建韩地。

而且根据雍月的观察,她发现这群人特别喜欢看《秦律》,哪怕里面有不少偏向儒家的学子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听完老师讲解《秦律》后,他们大多数人改被动为主动的研学《秦律》。这让雍月很是不解,虽然她很高兴这群人主动学习《秦律》,因为这代表这群人原因主动融入秦国,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他们为何会如此积极,还一副很热切的样子,要知道跟他们同期的学生可没有向他们这样的。

为此雍月还特地请教了荀子。

而荀子给雍月的回答也很简单,因为律法的公平性不同。

秦国的律法虽看上去严苛,但是里面却明确保障了贵族、官员、黔首各自的利益,这在其他国家可是没有的。要知道其他国家虽然也有律法,但是里面可没有如此详细的交代过什么人犯什么罪行又该如何处罚,有时候那些律法甚至还比不上王孙贵族的一句话,就连胆大的小吏也敢曲解歪从。

那一瞬间,雍月想起了以前网络里的一句话‘公平、公平、还他妈是公平’!

原来那群韩地学子看的是这一点——公平!

因为韩地本地的上层贵族基本都被杀光,所以韩非想要选拔人才只能从寒门里面选,而这群人就是韩地寒门学子中的中翘楚。因为出身低,所以这群人更能明白公平带给世人的机会。可能是《韩律》的起点太高,让他们这群吃过《韩律》苦头的学子们忍不住将其跟公认严苛的《秦律》作对比,然后……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难怪那群贵族都说秦律严苛,我看是秦律对他们严苛吧!连多少爵位的官员犯法处于什么刑罚都写了。”

“原来如此,都说秦乃虎狼之国,但看这律法所写其实跟我国也差不多,只是惩罚的罪责更加细致而已。”

“兄台慎言,现在已经没有我国了。”

“啊,抱歉,应该叫颍川……哎……”

颍川两个字一出,几名韩地学子都有些萎靡,纷纷转移话题不再提及此事。不过两国律法的区别还是被这群韩地学子记在心里,并在余下的时间里更加努力学习《秦律》。而也正是这群第一批学子,在毕业后便回到韩地,在经过韩非亲自教考后,跟其交接将韩非从管理颍川郡的俗事中释放出来。

也就有了如今,韩非能回到咸阳的机会。

雍月觉得就凭这群学子研读《秦律》后的觉悟,在她政哥攻打其他国家的期间,颍川郡都不会出现大乱子。

*

公元前240年,秦王政七年。

已经进入秦国朝堂的韩非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建议——攻打魏国。

这让朝上许多人都很不理解,因为大家都记得跟灭掉韩国的是赵国,而不是魏国。而且他们在韩非回来之前就已经商量好如何攻打赵国,如今韩非如此神来之笔,这让他们很不理解。

就差没在脸上写,小子你脑子是不是瓦特了!?

“韩大夫为何如此提议?”王绾很是不解,他都已经接受王上要攻赵的命令了,为什么本应该非常支持的韩非却提出异议。

“是啊韩卿,寡人也很不理解,可否能给寡人一个解释?”

在场的人不会怀疑韩非想要灭赵之心,但是这攻打魏国是什么理由,这位旧韩公子他总得给个说法吧!?

“因为打魏国就是在给打赵国做准备!”

面对众人的疑问,韩非也不慌乱,而是不急不躁的向前一步做出解释,“王上,众所周知韩、赵、魏乃为三晋之后,自韩国以被赵魏两国联手所灭后,此时正是赵魏两国关系良好的高峰期。如果王上下令攻赵,魏国难免不会出兵帮扶,这就导致本应该攻打赵国的兵力,不得不分开抵御魏国的帮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