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仿佛凝固了,作战指挥室里只有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和服务器风扇的低鸣。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中央大屏幕上,那上面是周临川提供的“星辉”系统核心架构图,密密麻麻的节点像一张布满陷阱的蛛网。
“简直是赛博精神病才会设计出这么反人类的后台。”王景行一边十指如飞,一边忍不住吐槽,“每个防火墙后面都藏着三个逻辑炸弹,这是生怕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程砚铮的声音冷静得像手术刀:“别贫嘴了。景行,你负责主攻a区和b区的数据库权限。知微,你监控全局数据流,一旦现‘星辉’的反扑信号,立刻执行三号预案,用冗余数据把它堵回去。”
“收到。”沈知微的回答永远简洁高效,她的视网膜上,无数代码流正像瀑布一样飞滚过。
这场代号为“斩行动”的反击,就像一场数字世界的诺曼底登陆。
他们要做的,不是摧毁“星辉”,而是釜底抽薪——在全球上百个“星辉”的秘密服务器节点,同步推送“星芒二代”的强制升级包,利用周临川提供的最高权限密钥,像心脏搭桥手术一样,瞬间接管“星辉”的所有控制权。
这操作的难度,不亚于在时三百公里的高铁上给轮胎绣花。
苏砚站在程砚铮身后,她没有直接参与操作,但整个计划的每一个细节都由她敲定。
她像一个冷静的棋手,看着棋盘上的棋子各就各位,等待着将军的那一刻。
“倒计时。”程砚铮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三,二,一,执行!”
一瞬间,全球网络中,一股庞大的数据洪流悄然涌动。
无数伪装成常规更新的数据包,像训练有素的特种兵,精准地找到了它们的目标。
屏幕上,代表“星辉”控制节点的红色光点,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被代表“星芒”的蓝色所覆盖。
过程快得令人窒息,仿佛一场无声的瘟疫在蔓延。
“c区被吞噬!”“f区权限已接管!”“欧洲节点全部变蓝!”
王景行兴奋地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哇哦,成了!我们真的把这头巨兽的缰绳给抢过来了!”
然而,就在最后一个红点即将熄灭时,警报声尖锐地响起。
“不好!”沈知微脸色一变,“北美主服务器触了底层格式化指令!他们想同归于尽!”
“做梦。”程砚铮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双手闪电般在键盘上敲下一长串指令,“苏砚,该你了。”
苏砚点点头,走到一台独立的终端前,轻声说:“启动‘回音壁’。”
那是她早就埋下的后手,一个利用“星辉”自身漏洞构建的逻辑循环陷阱。
一旦“星辉”试图自毁,这个陷阱就会启动,将自毁指令无限次地反射给它自己,直到把它的运算资源彻底耗尽。
果然,大屏幕上,代表自毁程序的红色进度条像是见了鬼一样,疯狂地在o和之间反复横跳,最终彻底卡死,变成了一片灰色。
“搞定。”程砚铮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网络的战争,从来不止于代码层面。
就在“斩行动”成功的同一时刻,林疏桐在全球最大的开源技术社区,布了一份长达百页的《星芒纪元白皮书》。
这份文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详细披露了“星辉”系统在过去十年间,如何利用技术优势渗透全球关键领域,以及那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磐石计划”——通过控制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对全球信息的绝对掌控。
一石激起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