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麽……讶异?”
祝与淮还有些发蒙:“之前你……我没想到。”
季柏青自己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定义自己,他抓住祝与淮话里的重点,微眯起眼睛:“之前?”
“我记得我没在你面前说过这样的话,所以我想知道你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祝与淮见瞒不下去,硬着头皮说:“你还记不记得高三毕业那年,有个男生在泳池楼梯的转角向你告白?”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祝与淮一提起,季柏青瞬间就在脑海里回想起这件事。
祝与淮又说:“那天,很不巧的,我在楼梯上。我不是有意偷听你们说话,是通道只有一个,我刚好在。”
季柏青用眼神示意他接着往下讲。
十七岁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祝与淮回忆过很多遍,所以讲起来并不困难。
那时候,大家站在命运的路口左右张望,有得偿所愿,也有事与愿违。
大家互相在同学录里写下美好祝愿,也在KTV里手搭着肩齐唱友谊地久天长。
祝与淮遥看了很久季柏青,久到他觉得不会再有一个人的出现比十五岁的夏天更好。
高中三年,祝与淮和季柏青的交集寥寥无几,祝与淮掰着手指都能数完。
祝与淮十七年的人生里,没有什麽特别想要的人事物,他从公交车上跳下,循着季柏青的方向往回跑的那一路。
他找到的不仅是季柏青,也是自己人生想要的方向。
高三那一年,祝与淮拼了命的学习,他看着自己的成绩一步步往上跃。
每次月考成绩出来,祝与淮都会站在公告栏前,不仅看自己的排名,也看季柏青的。
季柏青一如既往,永远在第一位。
每当这时候,祝与淮就会高高兴兴的,比自己的进步更开心。
他希望季柏青一直一直在那个山顶上,被所有人看见,被阳光洒满。
祝与淮离季柏青最近的一次,是学校表彰文理科的前三名和文理科进步最快的各三名。
祝与淮和季柏青的名字被放在同一块公告栏上,季柏青在第一行第一个,祝与淮在第三行第一个,和他隔着一个人。
那时候,学校不给带手机,但祝与淮想记住这个伟大时刻,他偷偷把手机藏在衣袖里带到学校。
晚自习结束,他特意磨蹭到宿舍快关门熄灯的前十分钟,他从教室冲出去,站在公告栏前拍照。
还有几分钟宿舍就要关门,祝与淮朝着宿舍跑的那一路,风自由地扑在身上。
这张照片成了祝与淮高三埋头苦读的动力和解药,他朝着山顶的位置努力狂奔。
季柏青还没等到高考,就已经明确被保送,祝与淮想离他近一点。
但那一年的高考,英语题目出奇的难,祝与淮本就英语成绩不佳,题目一难,原本就不好看的分数变得更加雪上加霜。
祝与淮翻着报考指南,他的成绩够不着北京的学校。
祝与淮在复读与离季柏青远一点之间徘徊,他有不甘,也有後悔。
祝与淮的父母倒对自家孩子没那麽大的要求,他们看着祝与淮奋进,看着他的蜕变,本就满心欢喜,如今再看到儿子五开头的高考分数,已经很满意。
祝与淮还拿不定主意,他把自己这个分数能上的最好学校都圈出来,在白纸上标注着离季柏青的距离。
周围的人不知道祝与淮的真实想法,都在恭喜着祝与淮取得好成绩。
祝与淮什麽都没说,真诚地祝大家前程似锦。
志愿报考结束,憋闷了一整年的高三毕业生全都放开了撒欢。
祝与淮坐在KTV的一个角落里,看着大家纵情高歌,外面有人推门进来送果盘。
祝与淮定晴一看,是季柏青。
有人认了出来,叫了季柏青的名字。
季柏青被人发现在KTV打工,也丝毫不觉得尴尬,大方地回应。
少年时代,没有经过社会的浸染,大家都还纯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