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天清晨,陈睿被摇橹声唤醒。
推开木窗,晨雾中的河道上,船娘正唱着当地小调:“正月里来梅花开。。。”
何其络从隔壁窗探出头来,头发乱蓬蓬的:“早啊,睡得好吗?”
“挺好的。”陈睿朝他笑了笑。
在迟予乐的推荐下,他们先去拙政园。
晨雾还未散尽,拙政园门口已经排起了小队。
迟予乐熟门熟路地领着他们从入口进去,刚跨过门槛,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被隔绝。
一股带着泥土和草木清润气息的凉意扑面而来。
吴晨熙第一个低呼出声:“哇——”
眼前是层层叠叠的景致,像是展开了一幅活的长卷。
远处的亭台楼阁在薄雾中影影绰绰,近处的池水泛着浅淡的绿,睡莲叶子平铺在水面上,缀着晶莹的露珠。
几块形态奇崛的太湖石半浸在水中,石上爬满了青苔,湿漉漉的,显得格外幽深。
“别急着往前走,”迟予乐微笑着拦住就要往前冲的吴晨熙,“拙政园讲究一步一景,先从这儿看。”
他伸手指引大家看向左侧一个葫芦形的月亮门,门内翠竹掩映,一条碎石小径蜿蜒深入,看不真切尽头,只觉幽静无比。
“这叫‘别有洞天’。”
陈睿落在最後,走得很慢。
他的目光掠过那些雕花的木窗,窗棂将外面的山水切割成一个个活着的画框。
水边的芙蓉榭探出半个身子,朱红色的栏杆倒映在墨绿色的池水里,被早起的蜻蜓点出一圈圈涟漪。
他看得有些出神,直到何其络折返回来,轻轻拉了他一下。
“看入迷了?”何其络笑着,眼睛在晨光里显得很亮。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的薄卫衣,头发依旧有些乱,却添了几分随性的朝气。
陈睿“嗯”了一声,难得地没有反驳。深吸了一口这清润的空气,感觉连日来沾染的烧烤烟火气,正被一点点涤荡干净。
一行人沿着曲折的水廊漫步。
柏潇然习惯性的推了推鼻梁,但他忘记今天并没有的眼镜,而是带了隐形。
看着廊壁上的漏窗,每一个图案都不同,海棠形丶如意形丶贝叶形……他忍不住拿出手机,对着一个极其繁复的荷花纹漏窗拍了几张细节图。
罗夏岚则更安静,她常常停下来,伸手去触摸那些表面粗糙丶布满岁月痕迹的木柱,或是低头研究脚下用卵石铺成的精美图案,海棠丶金鱼丶莲藕,惟妙惟肖。
“快看那边!”吴晨熙压着兴奋的嗓音,指着水廊连接的一座小桥。
桥那端,一座巨大的假山拔地而起,山上藤萝披拂,山下有石洞,看起来深邃幽凉。
假山与池水环抱之中,矗立着园内最主要的建筑——远香堂。
迟予乐适时解说:“远香堂名字取自周敦颐的《爱莲说》,‘香远益清’。夏天坐在这里,四面荷风,是最好的所在。现在嘛……”他指了指池中虽已残败却别具风骨的荷叶,“看的是另一种意境。”
他们穿过小桥,走进远香堂。
堂内空间开阔,陈设典雅。
吴晨熙和罗夏岚跑到临水的平台上去拍照,柏潇然则仔细看着堂内悬挂的匾额和对联。
何其络靠在朱红的柱子上,望着外面错落的景致,感叹:“住这儿的人可真会享受。”
陈睿没有进堂,他绕到堂侧,那里有一处依水而建的小轩。
轩内无人,他只站在门口,能看到水面更开阔处,一座廊桥如飞虹般横跨水上,那就是“小飞虹”。
晨光渐盛,雾气消散,廊桥朱红色的栏杆与水中的倒影完美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虚实交错,如梦似幻。
他静静地看了很久,感觉内心某种焦躁的东西被这静谧的景致抚平了。
离开远香堂,他们又在园中盘桓许久。
在“听雨轩”外想象夜雨打芭蕉的声响,在“盆景园”欣赏那些被精心塑造丶咫尺千年的小生命。
待到日头升高,园内游客明显增多,喧闹声起,他们才在迟予乐的示意下,从一处侧门离开了这“咫尺山林”。
出门後,吴晨熙还在兴奋地翻看照片,罗夏岚轻声说:“那个荷花纹的漏窗,光影透过来的时候,真美。”
何其络凑到陈睿身边,用肩膀碰了碰他:“怎麽样,不虚此行吧?”
陈睿点了点头,唇角有极淡的笑意:“嗯,心静了不少。”
迟予乐看着他们,脸上带着了然的笑意,“走吧,”他招呼道,“带你们去吃点苏州最地道的小吃,然後我们去虎丘,看看苏州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