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 第27章 冬衣 落後就要挨打同志仍需努力(第2页)

第27章 冬衣 落後就要挨打同志仍需努力(第2页)

他问老吴愿不愿意去南方发展,“我知道,故土难离,你若愿意,可以先去试试,若合适再将家人接过去,不合适的话再回来。”

老吴有些犹豫,毕竟自己妻子身体不好,孙儿又还小,可曲花间接下来的话打断了他的疑虑。

他让老吴将家人接来曲家居住,同林茂和馀三母子一般。

家人住在曲家,有人照看,老吴没再纠结,连忙点头答应,东家让他去南方是看中他,这样的机会别人想要都求不来。

“下次林茂南下时你便跟他一道去,多跟曲宝熟悉熟悉,干得好了,我不会亏待你的。”

曲花间的打算是培养老吴常驻南方,打理那边的生意,将曲宝换回来,身边小林照顾人虽说妥帖,但为人太过木讷,许多事情不好交给他办。

还有幽州那边,也得安排人常驻,曲花间长长地叹口气,人手还是太少了!

只是这些东西急也急不来,还是过好眼下更为重要。

接下来的日子曲花间没再折腾新的生意,而且把手上的事情一件件捋顺,查漏补缺。

林茂休息了半个月,新房一封顶,还没住上两日,便主动销了假,带着老吴南下了。

两人走了没多久,便到了秋收季。

曲花间抽空去庄子上看了看,秋日阳光正好,金黄的麦浪连接碧空,形成一卷颜色分明的彩画。

远处水稻还未完全成熟,青黄相接,要等小麦收割完刚好能接上。

今年是个丰收年,地里割麦子的佃农一个个晒得黑黢黢的,汗水将麻衣打湿贴在背上,看着就很黏腻难受,但他们脸上却挂着满足的笑容。

至少今年不会饿肚子了。

紧锣密鼓的秋收持续了近两个月,最後一粒粮食入仓後不久,天上也飘下了第一片雪花。

第一场雪稀稀疏疏下了小半天,屋顶上铺满一层薄薄的银霜,气温也明显下降许多,小林早早的点上炭盆,又奉上一杯温茶。

曲花间小口小口的啄饮着茶水,有些担忧的看向北方,幽州地处北荒,冷得比冀州早得多,此时怕已经大雪封路了。

林茂前两日刚到青岱,此次南下,没再买粮,而是将货物换来的银钱买了冬衣和布匹棉花之类的过冬物品送往边城。

也不知道够不够,冬衣昂贵,哪怕是最便宜的粗麻布夹棉衣,也要一百多文一套。

但北荒严寒,普通的薄棉衣根本不顶用,一件衣服起码得塞两三斤棉花才能勉强保暖。

而一斤棉花得要六七十文,算下来一两银子也仅够买三套衣服的。

边军将士二十万,光衣服就要六七万两银子,加上做棉被的麻布和棉花,得要二十多万两银子。

之前临近秋日,幽州军民都忙着抢收庄稼,跑山人也少,拉回来的货物卖了不到十万两,加上自家産出的货物,和南方的生意,林林总总凑了十三万两。

好在曲花间让林茂把上次南下剩的黄金一并带上,又托秦家作保,打了好几张欠条才凑够了物资。

看到账本上夺目的赤字,曲花间心在滴血,这二十万边军简直是吞金兽!

好在棉衣棉被这些东西不算消耗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套少说也能穿个好几年,不然再厚的家底也干不了这亏本买卖。

刻在华国人灵魂里的基因让曲花间充满干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亏子弹。

落後就要挨打,同志仍需努力!

若是让鞑靼的马蹄踏破边城防线,谁都不能独善其身,到时候想做个偏安一隅的富家翁就只能是梦想了,梦里想想。

冬日往往是最清闲的时候,农民不用种地,商人不会在冬天走商,除了要上班的牛马,大多数人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窝冬,曲花间也不例外。

咸鱼终于可以短暂的躺平,但曲花间只能算半条咸鱼。

“老师,囡囡的作业我检查完了,您看看对不对。”林冉递上一个线装的小作业本。

“嗯,勾出来的都是对的,错题你给囡囡讲了吗?”曲花间迅速过了一遍小本子上的题目,眉头微蹙。

囡囡全名吴囡囡,还有她哥哥吴康康,是老吴的一双孙儿孙女。

教两个也是教,四个也是教,老吴的家人搬来之後,曲花间便让俩孩子跟着林冉和李阿大一起读书。

好在有两个大的带着小的,教学进度也没拉太慢。

林冉现在俨然有点“小班长”的影子了,一本正经的汇报:“都讲了,我还让囡囡重新做了一遍,都做对了,就是康康还有两道题没做对。”

吴康康今年七岁,正是狗都嫌弃的年纪,活泼好动得很,读书也容易走神,好在还算听话,虽然读得不好,至少态度端正。

曲花间也不强求,读书只为知事明理,也不是非要成绩多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