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 第33章 惊蛰 在下小字长安惊蛰兄可唤我小字(第1页)

第33章 惊蛰 在下小字长安惊蛰兄可唤我小字(第1页)

第33章惊蛰在下小字长安,惊蛰兄可唤我小字……

中秋後,各处庄子上也传来消息,今年的粮食已经陆续收割完成,城外庄子的田地最肥沃,一共收了三千四百石粮食,刨去粮税,收到的佃租三百多石基本能覆盖府内上下几十口人的消耗。

而糖罐山和去年新买的万亩荒山,因着是荒地开垦出来的,産量略低,加起来有个五万石左右。

各处作坊和地里的帮工要吃饭,加上一千战俘一年的口粮莫约有万石左右,还有一些像火锅店堂食和卤味店外带之类零碎的粮食消耗也有几千石,除了这些,还得预留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能匀出来送往边城的不过区区三万石,于二十万边军而言,可谓杯水车薪。

曲花间简单算了算,要让边军二十万将士顿顿都能吃饱,一年得消耗七八十万石粮食。

边军也不是全靠朝廷发饷度日的,兵士们自己也会种地産粮食。

穆酒将边军分为三批,一批站岗巡逻,一批训练,一批负责开荒种地,隔段时间轮换,这样的轮番下一年能收的粮食在二十五到三十万石的样子。

如今多了和曲花间的交易,边军负责提供北方山货和武力支持,曲花间负责销路和采购粮食,勉强能弥补吃饭的缺口。

但也只是能吃上饭而已,朝廷的军饷已经拖欠许久,许多将士的武器都已磨损陈旧,但无力更换,将士们的饷银也发不下来。

就连冬日的棉衣棉被也是去年曲花间想方设法凑来的。买棉花欠下的货款,还是用南方火锅店和几家作坊今年整个春季的收益补齐的。

算到最後,曲花间长叹一口气,还差得远呢,想要把二十万边军养得兵肥马壮,现在这点家业还远远不够。

远的不说,想要自给自足不再买粮度日,就得再种好几十万亩田地。

当然,这是不现实的。

先不说青岱县有没有这麽多地给他种,就算有,种地的人也没这麽多。

刚好穆酒的信又送来了,曲花间在回信里感叹了几句,很快又收到了他的回信。

这次信里除了几页信纸,竟然还有厚厚一沓文书。

曲花间翻了翻,全是各级武将的免税文书,信里提及,虽然朝廷不作为,但国有国法,边军虽然拿不到军饷,但武将田地免税政策还是能用的。

原先这些免税文书都用在兵士们开垦的地上了,但前年上任的幽州府尹是穆老将军的好友,一位难得的为民着想的好官,有了这层关系,即使没有免税文书,他也不会对边军将士的口粮地征税。

于是穆酒便将这些文书送来了,希望能帮上忙。

曲花间数了数,上至一品大将军穆酒免税万亩,下至千户免税百亩,边军大大小小上百位武官的名字,均在这一沓写满蝇头小字的文书里,免税名额足足有近三十万亩。

有了这些,无论在哪里买地都可以免交粮税,这样的话,即便是只收取三成的佃租,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纸页很薄,厚厚的一沓捏在手上也是轻飘飘的,曲花间却感觉重若千钧。

无数人的希望与心意不可辜负。

曲花间心神微颤,接着继续看信,穆酒大概是想让他安心,还特意提到,免税名额是租借给他的,租金便是一年十万石粮食,买来的田地仍归曲花间所有,绝不会让他有陷入田地归属纠纷的风险。

三十万亩田地在丰年至少能免去二十几万石的粮税,却只收十万石的租金,若换作普通商人,可能觉得捡了大便宜,但曲花间却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些。

要把这麽多文书全用上,得花多少银子买地啊。

想了想,曲花间还是决定在幽州和南方想想办法,幽州地广人稀,买地方便,价格也低廉,且地处东北,虽冬季持久,但也因四季温差形成了肥沃的黑土,最适宜种植。而南方气候温暖,水稻等喜热的庄稼産量高,甚至还能一年两熟。

两边都是先天种植圣地。

这样说来,又要出远门。

时值九月下旬,再有个把月幽州就要开始下雪了,只能先去南方。

收到信的第二天,曲花间便带着穆酒和另外几位将军的免税文书去县衙做了登记,又买下了地处青岱县北边的一处适合开荒的山地。

开荒的主力是那一千战俘,如今秋收完毕,地里没了事做,又不能放战俘乱跑,关着也是关着,不如继续去开荒种地。

将这些事情安排好,曲花间便乘船出发南下了。

临出发前,曲花还给穆酒去了信,让他休沐时帮自己留意一下有没有那种连成一片无人居住的地,不拘是良田还是荒地,尽量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地就行,若有合适的,等他从南方回来便直奔幽州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