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 第44章 洪灾 山洪入河流冲垮了许多民房(第2页)

第44章 洪灾 山洪入河流冲垮了许多民房(第2页)

京城不接收,京畿地区的官员肯定也会效仿其行为,那流民们最终要麽被迫返回故乡,要麽就是被驱逐至周边州县。

曲花间在给穆酒的信里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很快收到回信,穆酒提醒他不是正愁渔湖田庄的土地没人耕种吗,这不是现成的人口?

看完信,曲花间瞬间如醍醐灌顶,连忙让人给老吴传信,让他在南方大量收购粮食,又让送信人沿路给流民们传信,若有人愿意去幽州做佃农开荒种地,东家会发放粮食直至明年秋收。

京畿。

这里果然如曲花间所料,流民们好不容易跋山涉水来到京城,谁曾想皇帝老爷不仅不管他们,还派士兵将他们拦在城外,不许靠近京城半步,连靠在那高大的城墙下避避风雨都不行。

那些士兵们凶神恶煞,根本不顾流民的哀求,举着长枪驱赶,跑得慢的,直接一□□在这些手无寸铁的无辜流民身上,猩红的血液喷涌而出,溅射在士兵和身前之人衣裳上,恐惧和绝望在人群中蔓延。

被驱赶的流民无处可去,只能在京畿附近游荡,所过之处连草根树皮都被扒拉干净。

可是草根树皮又如何能够这麽多流民果腹呢?有人开始力竭倒下,也有人直接饿死过去,留下他们的亲人欲哭无泪。

活下来的人用所剩无几的气力刨了些浮土将亲人的尸体草草埋葬,又匆匆跟上大部队继续往不知目的的前路走去。

走累了,人们便停下来,随意找了个东西靠着或躺着,满眼绝望。

送信人路过时看见的便是这样的场景。

他们没有带物资,也不敢把包裹里的干粮拿出来,怕遭到哄抢,这是他们东家叮嘱过的,即便再同情,也不要在走投无路的流民面前拿出食物。

流民有很多,食物却只有一点点,他们可不像平日那样讲道理,只会一拥而上,争相哄抢,到时候即便他们再是身手不凡,也能被一人一脚踩死。

送信人站在流民中间,大声将东家要求他们传达的消息喊出来,冀州有位姓曲的东家正在招佃户,若被选中,每人每天可以领半斤粮食,直至明年秋收结束。

一日半斤粮食,虽然吃不饱,也能勉强果腹不至于饿死,流民中渐渐有人心动,他们将送信人围起来,询问事情的真假,又问冀州在哪边,姓曲的东家又住在哪里。

这位曲老爷为什麽不在本地招佃户,要是他们千辛万苦赶到冀州,佃户招齐了可怎麽办?

那几个人高马大的送信人很有耐心,一一回答了流民们的问题。

从这里沿着官道一直往北走便是冀州,东家姓曲,字长安,家住在冀州青岱县,不过冀州每个县城都有他的産业,城门外也设置了粥铺。

只要找到挂着曲记招牌的粥铺就能去领一碗稀粥,吃完继续往夥计给你们指的路走,很快就能到达青岱。

但是丑话说在前头,曲东家只喜欢老实本分的人,若是有人在粥铺闹事或是哄抢,曲家的护卫可不是吃素的。

至于为什麽不在本地招佃户,是因为曲东家的田地都在幽州,本地愿意去的都去了,幽州离边境很近,冬日气候也更寒冷,你们也要考虑清楚,若不愿意去幽州的,就不用去了,免得白跑一趟。

你问要招多少人?东家说了,越多越好,来者不拒,若是你们在路上遇到其他流民,也可以跟他们说一声,路上有匪徒,同行的人越多越安全。

解答完流民们的问题,送信人又紧赶慢赶的上路了,後面遇到其他流民,又是一番口舌。

冀州青岱县曲长安接收流民做佃户这个消息,如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入各处流民们的耳中,大量流民开始向北迁徙。

活下去的希望如烈火燎原,让流民们撑着一口气走到了冀州。

果然,一入冀州地界,人们便在一个小县城的城门口见到了粥铺。

流民大多不识字,不认得粥铺旁挂着的‘曲记粥铺’四个字,但这里只有一个看起来像粥铺的棚子,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架着几口大锅,煮着热气腾腾的杂粮粥。

那杂粮粥说是粥,其实跟面糊糊差不多,煮得十分浓稠,一碗下去,空空的肚子泛起暖意,令人绝望的饥饿感也随之退去。

粥棚里除了负责煮粥发粥的曲家家丁,还有几个拿着武器的护卫,若有人不老实想要抢粥,便会受到护卫的厉声呵斥。

“都老老实实排队,不准插队不准抢,一人一碗,吃完了在那边把碗洗干净放好,然後沿着这条路往北走,下个城镇也有粥铺。”

“干什麽呢你!?不老实就回去,我们东家只要老实人。”

“别挤,也不准插队,都有,那边锅里煮着呢!”

护卫们为了维持秩序,嗓子都吼哑了,好在看着源源不断从城里运出来的粮食,後面的流民们也渐渐安心下来,不再拥挤,老老实实的排队等着领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