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我靠种田经商养活三军 > 第130章 令牌 白珩想把令牌送给曲花间(第1页)

第130章 令牌 白珩想把令牌送给曲花间(第1页)

第130章令牌白珩想把令牌送给曲花间。

两艘巨船出海时,装载了无数的货物与生活物资,回来时依旧是满载,只是东西换成了金银和一些稀奇的货品。

曲花间拿着账本核算了一番,光是带回来的金银都有近五十万两,其中白银占多数,黄金有五万两的样子,整体换算下来,足有五百多万两之巨。

这还不算那些新奇货物会带来多少收益,只现成的财物便足以让人呼吸一窒了。

难怪古今中外有那麽多人远渡重洋寻求商机,也难怪顾惊蛰心心念念准备再次出发,其中暴利简直到了恐怖的程度。

这一次的收入,刨去要分给顾惊蛰那一半,再将成本和承诺水手们的嘉奖除开,曲花间至少也能净赚个三百万两。

哪怕是接下来几年什麽也不干,光是躺着,都能让手下这麽多人吃饱穿暖了。

曲花间第一次体会到了财富自由的快乐,他大手一挥,给随船出海的水手和管事们发了大量的赏银,又给手底下所有人都涨了薪,连将士们的军饷也涨了三成。

锃光瓦亮的雪花银自连城由重兵护送,分散送往各地,一时间幽州和兖州各地的官员,以及给曲家做事的人,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驻守在各处的将士们领饷时发现饷银涨了,也都是一片欢呼,纷纷隔空对曲花间感恩戴德。

原先的边军过的是什麽日子?吃不饱,穿不暖,军饷迟迟不发,还得忍着饥寒驻守边关,凭着一腔热血同身强体壮的鞑子拼杀。

自从自家主帅抱上曲东家的大腿,他们再也没有挨饿受冻过,欠缺了多年的军饷也逐渐补齐,後来每月都能按时发放。

如今曲东家彻底成了他们的主公,军饷竟还涨了三成,这事放在数年前,边军将士想都不敢想。

这样的主公,事少钱还给得多,谁能不对他忠心耿耿呢?

让曲花间没料到的是,他给手下人涨薪的事传出去後,原本没什麽人来投效的曲府顿时门庭若市。

财帛动人心,文人们自诩清高,可也抵不住碎银几两的诱惑,曲花间这边的人待遇比其他几位雄主好太多了,由不得人不动心。

来投效的人太多,曲花间也不是来者不拒的,再次组织了一场考核,由之前护送新学学子来幽州的岑喜主持。

他有过一次经验,又有曲花间和严子渊从旁协助,如今做起这事来得心应手,很快便筛选出一大批可用之人。

手底下有了人手,曲花间终于可以大刀阔斧的将两州官府空缺的官员给补齐,即便如此,还多出一些人。

穆酒见状,便挑了一些人去军中做些文职工作,剩下几个暂且留在曲府做幕僚。

除了文人,还有许多匠人和武夫,这些人也都各自安排了去处。

最让人意外的,是一位姓徐的道士,自称师从某个十分出名的道派,不仅通晓医术,还会炼制金丹。

曲花间对金丹不感兴趣,却对会炼丹的人感兴趣,他问徐道士炼丹时可会炸炉,那人被问得一脸通红。

支吾半天,徐道士才说,炼丹之人哪有不炸炉的,而他炸炉的频率也就十之三四,已然是此中佼佼者了。

曲花间要的就是会炸炉之人,哪管他不炸炉的概率是多少,兴高采烈地将人留了下来。

手里有钱有人,曲花间开始大力搞基础建设,建砖厂,修官道,完善水利工程,以及修筑各城池的防御工事,整个兖州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

直至将近年关,兖州一切事务都基本理顺了,文有严子渊坐镇,武则有杜山君率领留守的两万曲军,曲花间和穆酒总算动身回了幽州。

同行的除了曲宝两口子和岑喜,还有黄伯恩,池子衿,徐道士以及那几位幕僚。

一行人主仆家眷不少,加上负责护送的兵士,队伍浩浩荡荡的一大串。

出了兖州府城,一路往西北方向走是回渔湖最近的路程,队伍不疾不徐的走了四五日,才走出石岭县。

若是再往前走,便要经过留县。

那里如今是别人的地盘,曲花间便选择绕一截路,从石岭往正北方向走,入了幽州再走官道回渔湖。

哪知衆人刚踏上红砖铺设的官道没多久,便碰上一队与他们行进方向一致的人马。

那队人不如他们人多,但也有好几辆马车并二三十个人,来人是从冀州方向来的,马车上也没装载太多货物,应当不是商队。

虽说有心之人和探子不会这般大张旗鼓的赶路,但穆酒还是挥手让亲兵前去查探一番,确认一下对方的身份。

亲兵走了没两步,那队人马反倒先停下来了,从马车上下来几个衣着华贵的翩翩少年,竟是已经回到冀州的白家兄弟和赵平安等人。

曲花间与穆酒骑在马上,见到几人都十分惊讶,思绪辗转间几人已然走到面前了。

如今立场不同,说是敌对也不为过,护持在两人身侧的亲兵纷纷拔刀,指向几人。

但对方似乎并没有恶意,隔着老远便开始躬身行礼,没得到两人命令的亲兵们也就没有下一步动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