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第160章吵闹有益于身心健康……
孙姑姑不教学徒织绸子,杏娘知道後却并不如何难受,兴许早有了心理准备。
她就说嘛,他们这穷乡僻壤的乡下地方,怎麽可能学会织绸子这般来钱的手艺?
若是如此人人都能发大财,还守着眼前的这一亩三分地做什麽,从年头忙到年尾,将将挣个肚饱。
能学会织棉布也好,比麻布贵上那麽一点,退一万步说,织布总是比土里刨食强。
所以杏娘对于女儿不能织绸子的遗憾有限,失落了一炷香时间便给忘到後脑勺,嘱咐青叶跟着师傅学本领,人家教什麽她学什麽。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得如此通透,自打孙姑姑说了那番话,接连数天刘家别院都有镇上的姑娘离开。
想来也是,镇上商户家的小姐们吃穿不愁,家底子厚实。
本就是奔着学织丝绸来的,结果孙姑姑只肯教织棉布,她们哪里看得上,继续留在这里也是白费时间,不如走了的好。
等到青叶当学徒的第三个月,刘家别院的女孩们只剩了十个。
孙姑姑不以为意,继续教她们织麻布,女孩们整日里与麻线混战成一团,短时间内怕是难得理清。
杏娘暂且顾不上女儿,时已入秋可秋老虎的威力仍不容小觑,不过这对她来说是好事。
天气越热酱菜生意越好,到了冬天除了宴席用量大,基本上没什麽销量。
这一天日头正好,趁着早上光线还不猛烈,杏娘估摸着苏木家的酱应是快见底了。跟公爹打声招呼,抱了一坛两斤装的酱和一袋干菜走去医馆。
到了医馆门口没见到李苏木的身影,来往大人丶小童穿梭忙碌,只看到周邻在大堂清点药材。
“邻哥儿,苏木可是在忙?”
周邻正在核对单子上药材的种类,听见声音一擡头,“七婶,您来了,苏木哥在後堂给病人针灸,您稍等,我去叫他。”
说着拔腿就要往後院走。
“不了,不了,”杏娘赶忙喊住他,把手上的物件放在柜台上,“我就是来给他送一坛酱,他在忙就算了,见不见都一样。等会儿你帮我把这些东西给他,我先去守摊了。”
周邻上前几步拿起布袋,把坛子抱到角落,“那您慢走,我等下跟他说。”
杏娘走到门口身子一顿,似想起什麽回转过来:“对了,邻哥儿,有个事儿我差点忘了问,後天早上你可有回村?”
周邻一愣,念头一转明白过来,“这几天医馆不忙,我正打算抽空回去看爷爷。您放心,後天早上我接了青叶正好一同回去,您就不要白跑一趟了。”
“那敢情好。”杏娘喜笑颜开。
“明天晚上我跟你英婶子约了捉毛蟹,隔天要早起剥壳,实在走不开身,劳你帮我把叶儿接回来。等你们到家,婶子请你吃用蟹肉当浇头做的面,保管鲜掉你的舌头。”
本地的毛蟹个头小,还没幼儿的拳头大,螯足长满绒毛,这个时节却爱在田里钻来拱去地打洞,影响水稻根系生长。
它个头又小浑身没有二两肉,处理起来费事得紧,老农多是捉了在田埂上就地用锹砸碎,拢一处带回去喂鸡鸭。
若是家里妇人不嫌麻烦,一个个剥了壳子剔肉。攒一小碗做成馅捏包子,或是炒了给面当浇头,亦或干脆放进汤里,都是一道难得的美味。
周邻咧嘴大笑:“那就谢谢婶子了,我还没吃过蟹肉面呢!”
一时李苏木忙完病人,擦着布巾走出来,周邻忙上前如此这般一说。
李苏木似真似假抱怨道:“我小姑也真是的,变着法的躲着我不肯见面,也不喜欢去我家。少给她这些银子,我又发不了财,何苦来着?”
嘴里这般说着,手上捧了酱坛子嗅闻,还没揭开盖子呢,一股隐隐约约的辛辣味扑鼻而来,她小姑的做酱手艺越发好了。
周邻在他旁边整理药箱,仔细查看各类丸药和银针,“苏木哥,大田村的王老爹是不是要去复诊了,明天早上我划了船咱俩一道过去吧?”
“明天吗?”李苏木歪头沉思片刻。
“我怎麽记得跟他家约定的时间是後天,後天再去吧,去早了他家里没人岂不白跑一趟?”
大田村的王老汉兄弟家砍树,他帮着拉绳放树。结果也不知是砍的位置不对,还是拉绳子的方位没算准确,大树直直朝人的方向砸下来。
不幸中的万幸是没砸到脑袋,脚却没躲过去。当初被他兄弟和儿子擡来医馆时,脚踝上的骨头刺穿皮肤畸形地耷拉着,周邻看着一阵心惊,这得多疼啊!
李苏木倒是面不改色吩咐他去煮麻沸散,他挽起袖子细细查看,伤得这样严重,怕是得费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