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第183章不见棺材不落泪……
天气一热,杏娘的酱菜生意重又步入正轨,丛孝则接了他老子的班,挑了竹编筐子丶木质小摆件去镇上摆摊。
丛三老爷悠然自得地坐在小板凳上,就着过道里吹来的凉爽南风,手里不紧不慢,灵活穿插篾片。
不用顶着大日头守着小摊子,老人家也没什麽不乐意,左右儿媳有儿子陪着。
老伴当周老爷子也失了艄公的营生,日日得闲正好过来打下手,好打发这漫长的时光。
乡里的老人编箩筐不在话下,只不过大多没有丛三老爷那样精致,花样繁多,前期的破片丶分层丶抽丝……能做的多了去,左右孙子不在家,周老爷子一个人呆着也无趣。
过来跟人说说话,吧嗒两口旱烟,到了饭点麻溜起身回家,吃完饭再过来。
本来依着丛孝的想头,夫妻两个这些年攒下来的积蓄说不上大富大贵,在他们这个小小的镇里还是能盘下一间小铺子的,不若干脆做铺面生意。
杏娘思索一番後摇头拒绝:“卖酱跟别的物什不一样,打个比方说菜蔬,镇上的人没有菜园子种不了菜,天天挎了篮子出来买一日三餐。
可酱不一样,同样是每天炒菜必不可少的,买酱都是一坛一坛地买,吃酱再厉害的人家,也不会拿酱当水喝。买得多的人家一次的量够用好几个月,买得少的也能用个把月。
咱们这里每个月有六个赶集日,除开下雨和农忙,其实买酱的人家没有那麽多。这不是在家闲着也没事,出来碰碰运气吗,指不定能遇到新客人。
即便守一上午没挣钱,那也没亏钱啊!有了铺子又不一样,除了没有风吹日晒人能舒坦点,客人还是那麽多,兴许会多那麽一两个,可买铺子的钱是大头,岂不白搭进去了?”
丛孝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真要说起来,有了铺子生意肯定更好,只不过咱们家里人手不够,且以务农为主。
加之我往後还要接泥瓦木工的活计,也抽不出空来守铺子,还真像你说的那样,守着小摊子最适宜,就是人辛苦了点。”
“这算什麽辛苦?”
杏娘不以为意,拿起脖子上的布巾擦一把脸上的汗水,男人忙接过她手里的蒲扇慢悠悠摇晃,两个人都能蹭点凉风。
“好歹不用像田里那里干活,只是枯坐无趣罢了,咱们两个人正好有个伴。坐烦了轮流出去溜达一圈,买点小菜捡漏,一个上午混过去很快的。
你这是刚开始还没习惯,其实守摊子也蛮有趣的,你日後就知道了。”
男人笑了笑,他有什麽不习惯的,媳妇想怎麽做都成,他陪着就是了。
“可惜咱们这小地方商贸凋零,镇上富户稀少,农人喜欢逛街面上的小摊子,不乐意去铺子,要不然置下铺面赁出去收租子,也是个稳定的进项。”
杏娘轻笑道:“你是在大地方看花了眼,咱们镇就前面那条正街有点人气,那些铺面也都是祖传的。
咱们这的人都爱往小巷子里钻,花样多种类齐全,买把蒜搭两根葱还能讨价还价,多划算的事,我也乐意在小摊位上溜达。”
夫妻两个说说笑笑倒比跟公爹守摊时热闹,更易打发辰光。
这天清晨来得早,太阳还没露出金灿灿的头脸,早上的巷子微风拂面,凉爽袭人,在这盛夏时节给忙碌的人们片刻喘息之机。
丛孝去买早点,杏娘独自坐在小板凳上撑着脑袋打瞌睡,夜里酷热难耐时睡时醒,睡得不踏实,也只趁着清早的这点子凉意才好入眠。
可惜又舍不下这人世间的几两碎银,好在只需隔几天起一回早床,忍忍也就过去了。
早上的街市如同好梦正甜酣睡的孩童,旺盛的精力尘封在小身子里,轻微的嘈杂声好比小呼噜,丝毫没有影响。
正当杏娘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得,一道轻柔的声音在面前响起:“小姑!”
杏娘掀开眼皮无意识扫了一眼,反应过来後伸着懒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道:“侄媳妇上街买菜呢,来得早了些,好些摊位还没收拾妥当。”
卫氏挎着提篮怯生生立在摊位前,讪讪一笑:“苏木哥早起要去医馆看一个病人,我也就跟着起来了,正好过来跟小姑打声招呼,小姑父怎麽不在?”
“他去买早点了,来得早赶不及在家里喝粥,来街上趁两口。”
卫氏赶忙接口:“要不小姑去我家吃吧,来之前我已经煮好了稀饭温在锅里,我也还没吃,咱们一道过去顺便找一下小姑父。”
“还是不了。”杏娘摇头拒绝,淡淡道。
“你小姑父眼看着该回来了,且我们要守着摊位脱不开身,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你自己去吃吧,我们这麽大的人了还能饿着不成?”
两个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废话,自打出了卫小妹那档子事,杏娘便很少去李家小宅。
有事了去医馆找李苏木,逢年过节回娘家碰到卫氏也只一个面子情,再不复往日那般热心肠。
卫氏若有所觉後失落了一阵子,可她也没法子,不得婆家人看重只好紧紧把娘家人抓在手里。
可经了这许多事後她又改了念头,娘家人的德行她比谁都清楚,开弓没有回头箭,既已决定舍弃娘家,断没有回头路可走。
失了娘家的助力就必得交好婆家,卫氏其实是个极聪慧的性子,讨好婆婆不急在一时,需得天长地久慢慢磨,跟夫君看重的小姑重归于好才是重中之重。
时日一长夫君若是有所察觉,夫妻间生了嫌隙,那才是得不偿失。
醒过神的卫氏迫切想做点什麽,之前是她糊涂错把鱼目当了珍珠,眼下自不会坐以待毙等着旁人上门来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