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第194章现在愿意跟我说话了……回乡的游子爱吃什麽菜,杏娘心里门清,毕竟她家男人之前就是这样过来的。
大鱼大肉倒是其次,要紧的是那个风味,地地道道的本乡本土农家菜。
连手指长的小鱼苗都得是河里现捞上来的,一离水就上锅,活蹦乱跳带着本地特有的水汽,出锅时只闻着味就能咽口水。
有闺女在一旁打下手,杏娘准备一桌席面毫不费力,不到太阳正当空,色香味俱全的小菜已摆得满满当当。
打头的自然是一海碗香辣炖鸡坐镇,红艳艳的酱汁把肉块也染成了赤色,肉香扑鼻。
另有荤菜千张炒肉丝丶炸胡椒鳝鱼丝丶香煎小鲫鱼,素菜有清炒滑藕片丶青椒炒毛豆丶清炒莲蓬丶煨南瓜,还有两碗酱菜坐落在盘子空隙。
都是一桌子上不了大台盘,在乡里却能馋得人走不动道的小菜,油烟一起,嘴里的唾液不由自主泛滥。
周邻眼睛发亮看着一桌时令小菜,由衷赞叹:“七婶,您的手艺可真好,我在外头别的都还好,就想念家里这口吃的,想得夜里睡觉都不安生。
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外面的瓜菜都没咱们这里的鲜活,吃起来干巴巴无滋无味,总是少了那麽两分甜口。”
丛孝哈哈大笑,十二分的赞同:“往常我也这样说,结果他们都不相信,说我嘴刁贪吃。看看,邻哥儿也这样说,可见我没撒谎,咱们这里的鱼肉菜蔬就是比外头的敞亮,味道更鲜。”
杏娘笑眯眯解下围裙:“喜欢吃就多吃点,婶子这里大鱼大肉差点,这些农家小菜管够,你要是不嫌腻,天天过来婶子家吃也行。”
说笑打趣了几句,杏娘端起一个托盘去前院,盘子里也盛了菜,跟饭桌上的菜色一样,只不过是小碗装的。
“那你们就先吃吧,炖罐里还有鸡块和南瓜,不够吃再去添。”
周邻眼睛一闪,忙站起身问:“您这是要去哪,不坐下来一起吃吗?劳您忙糟糟累了一早上,坐下来一起吃吧!”
“不了,不了!”杏娘脚步不停,径直走出竈房。
“你们坐一桌正好侃大山,我跟叶儿去房里吃,你不用管我,坐下来好好陪你爷爷喝一杯。橱柜里还剩了半坛黄酒,要你七叔把酒盅拿出来,慢慢吃慢慢喝,别着急。”
一面说着一只脚已经踏上堂屋门槛,声音渐渐远去。
闺女不愿意去竈房,她正好也嫌一桌子男人吵得慌,娘俩个躲在房里吃更清净。
周邻看了一眼屋外,空荡荡的院子阳光灿烂,声息全无。
周家爷孙在丛家吃过一顿饭後,周邻身上那种无声的隔阂似乎消散了些许。
垄上的乡邻打眼一瞧:这小子也没怎麽变化嘛,依旧是那副爱笑的热心肠,碰上大娘婶子仍是隔老远就打招呼,半点不认生。
不认生就好,其实他们也想跟他唠两句来着,说说外头的稀罕事,聊一聊府城的繁华似锦,他们去不了那麽远的地方,听一听也是好的。
不知不觉,如鲤鱼入水般,周邻又跟这条垄上的农人相处融洽,跟儿时的小夥伴们打得火热。
眼下还不到秋收的时节,水田里以除杂草为主,大半农事泡在旱田里。
黄豆丶芝麻点得早的人家,连枝带叶已开始泛黄,隔壁田里慢了一个脚步的,雪白的芝麻才开花,豆子也还是绿色的。
农人忙周邻也忙,却是忙着穿梭往来于乡镇,借了丛家的小船摇来摇去。
自打这条船来了丛家,村子里的艄公就换了人,丛孝只在赶集日划了船去镇上。路上有招手的客人,顺路停船接上来,挣个三瓜两枣。
周邻这一回来又做上了小艄公的营生,也不知道他在忙什麽,整日往镇上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来回。
理所当然地稍上了许多路人,拿了船资也不干别的,全买了镇上点心铺子里的零嘴吃食,一股脑塞给丛家的两个小子甜嘴巴。
青皮两小兄弟倒不像儿时那般馋嘴,家门口飞过的麻雀都恨不得薅下来啃两嘴,长大後对这些甜滋滋的蜜饯果脯兴致不大,还不如地里烤一只野兔子得劲。
两个随手捡一只李子干送进嘴巴,龇牙咧嘴地酸,又原封不动塞进姐姐怀里。
周邻哥怎麽总是喜欢买这些女孩子爱吃的玩意,又酸又甜,酸的酸倒牙,甜的又甜得人心窝子疼,哪里好吃了?
臭小子们避如蛇蝎,青叶倒是喜笑颜开全盘接纳,她如今虽说抽条长高了,依旧是个偏圆润的身形。
用垄上眼毒的婆子们来说,白生生的手腕子伸出来能挂银,满满当当的镯子戴了正好,丝毫不显晃荡,日後是个有大福的。
这样有福气的体格自然贪嘴,跟她娘一个样,有点银子全填了肚皮,吃到嘴里再不会觉得亏欠。
青叶得了心头好自然不会吃独食,娘俩个在竈房後门置了一张小桌子,搬来两把椅子,沏一壶花茶,似模似样就着呼啦呼啦的北风吃点心。
抿一口茶一对眼,“噗嗤”一声,哈哈大笑,丛孝偏头看一眼娘俩的小把戏,失笑摇头,回杂物房继续刨他的木头。
……
中秋节快要到了,除了给娘家的节礼,杏娘另外准备了一份一模一样的,加上家里的几样土物,要女儿提前一天送去给孙姑姑。
正好小姐妹张玉要去镇上卖针线,两人约好日子结伴同去,由她爹护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