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久别重逢男男 > 先向前跑(第1页)

先向前跑(第1页)

先向前跑

“悠悠,我可以这麽叫你吧?”小苏发来信息。

“可以呀,什麽事?”景悠回。

“一小时後你有空吗?来二号会议室开项目会,项目招标要正式开始了。”

“好的,没问题。”

一小时後,会议室内,小苏作为项目pm开始讲述基本信息。

“这次是国民品牌AL电视机的新品发布会,整体项目预算是200万,甲方的需求是线下发布+线上媒介推广,媒介推广的形式不限,可以考虑达人直播或内容共创。线上和线下投入比重,活动公司要做到比稿方案里的。

不过,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特别成熟的媒介团队,需要外部合作,也就是外包出去。从利润率考虑,这部分比例可以做得小一点。

项目时间是两个月後,比稿时间是两周後,我们的交付内容要包括活动主题,设计kv,亮点设置,人员保障和预算安排。媒介那部分John会联系团队补充,最好我们先定主题,那边配合出内容方案。

工作安排上,我是项目pm,负责所有统筹向John汇报。悠悠作为设计负责人输出kv,佳佳作为策划负责主题和整体文案,小洲负责牵头亮点设置的脑暴,这块最好拉动整个项目组来思考,集思广益往往效果更好。人员保障和预算安排我来整理。

工作群已经拉好了,项目资料与客户需求会直接丢在群里,方便大家查阅。

现在给大家10分钟时间查阅,然後我们初步碰一下想法。”

小苏的开场简洁清晰,而後所有人迅速投入到资料学习中。景悠听得认真,心里再次为他的工作风格和效率鼓掌,更加不敢懈怠地阅读起文档。

根据材料介绍,这次新品除了更大更轻更薄之外,在AI的能力上做了很大升级,包括语音唤醒,智能录制,猜你喜欢等等。甲方有意在这方面做文章,希望展现出AI时代的産品领先标准。

“看材料,甲方是想在发布会上重点突出AI能力吧?轻薄还需要提吗?”佳佳问。

“按经验来看,一般都是既要又要,轻薄的特性要考虑进去,别完全不提。”

“色调或者元素有额外要求吗?”景悠问。

“有一个品牌使用规范,我发群里。除此之外,他们没有特别提及,但我建议要跟品牌色和産品色能搭得上,不能太跳脱。”

“亮点设置这里,他们的想法是让现场参与的人有互动的热情,还是可以发散到线上,配合线上推广那种?这两类,差别还是蛮大的。”小洲问。

“我们主要是活动承办,重点放在线下参会体验的亮点提升,有一到两个点能刺激参会者拍照发社交媒体就可以。”

大家陆续又问了一些问题,讨论逐渐热络。景悠并不能完全听懂大家的对话,但感觉很新鲜也很热血。

进入一个新领域,有激动,也有一点慌张。

他一边记下大家聊到的信息,一边同步搜索陌生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接着翻看近一年的客户官方信息,对比友商的産品内容,又学习了一下电视机的AI升级方向。

一个半小时的会议,开得十分充实。

“悠悠,我看你会上记录得很认真,如果有不理解的可以来找我。或者,如果你有相关领域的朋友,也可以向他咨询,针对性也强。”会後,小苏向景悠叮嘱。

“相关领域啊,那倒是有一个。我等下找他聊聊。”

不仅有,还是大佬型。

“最近忙吗?有事情想请教。”自从那次的朋友圈事件後,两人都没有发过信息。他删删改改几遍,拿不准要用什麽样的姿态联系,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客气的那种。

在等回复的时候,点进去对方的朋友圈。

秦子衿的朋友圈很干净的,在婚宴照片之前,几个月才有一条公司资讯。但近来的大半个月,却陡然密集起来:有飞机场等飞时的云,有夜里加班时透过办公楼玻璃的月亮,配文很简单,只有“在机场”或者“月亮很美”。像是无法单独诉说的分享,就隐晦地公之于衆。

“什麽事?”秦子衿回复得很快。

“我接了一个新项目,是电视机産品的发布会,暂时不能说是哪个牌子。从业内人士角度给我一点输入吧这种産品,如果做AI方面的升级或加持,会有哪些方向?我想多学习一下,再思考设计思路。”

“晚一点我给你推几篇关于硬件设备AI升级的文章,虽然不一定有电视机,但是了解通用性,基础思路的搭建应该问题不大。”秦子衿答。

没多久,景悠收到几篇文章。而且秦子衿考虑到他门外汉的属性,发来的多是新闻稿或博主解读,门槛低,可读性很强。

跟着文章後面的是一段话:“後天杭城有设计展览,其中一个版块是AI与现代设计。我们公司有受邀参与,有兴趣的话我可以带你进去。”

这消息简直太及时,景悠立刻回道:“太好了,後天可以,正好是周六。”

“那还是我去接你,十点?”

“嗯嗯!”

不仅有专业指导,还能现场感受观摩,小狗非常快乐。

除了认真学习拼命追赶的景悠,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小苏也很努力。因为成员不全在一个组,工位也有一定距离,小苏除了鼓励大家在工作群畅所欲言外,每天下午还会抽时间,喊项目成员在茶水间喝咖啡开短会。

不仅工作内容有新的尝试,工作方式上也有了新的感悟。逐渐熟练运用AI改图或出图後功能,他渐渐减少了AI渗透的抵触,虽然内心仍有疑问。

PS後的照片还算摄影吗?

几年前,景悠看过业内一个主题大讨论。起因是时尚圈突然声名鹊起一位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她拍摄的照片,个人风格显着,画面极具美感和冲击力,即便是曾被人嘲笑为木头的模特,也能在她的作品里充满故事性感。不过很快,就被扒出她的相机原图和杂志终稿差距极大,美感和冲突都是PS技术加持。

但摄影师本人不以为意,认为这是新技术下的艺术再创作。时尚圈也不在意,认为美丽就是最终的追求,方式并不重要。只有摄影界的专家学者吵翻了天,严重的说摄影已死。

景悠觉得,对美术专业的人来说,如今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用关键词和素材喂出来的图算是艺术创作吗?如果算的话,他们常年学习并渴求精进的美术技艺还有意义吗?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想出答案,甚至对有的人来说,答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向前看,才有机会。为了这机会,过程丶方式丶方法都可以为之让路。

好在,景悠恰巧是一个不愿回头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