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女战神 > 震鼎(第2页)

震鼎(第2页)

随即,宗亲阵营彻底炸开!

“陛下!昏聩啊!此乃亡国之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郡王捶胸顿足,几乎要晕厥过去。

“祖宗之法!陛下这是要背弃列祖列宗吗?!”

“我等誓死不容!除非从我等的尸体上踏过去!”激进的年轻宗室们面红耳赤,额角青筋暴起,纷纷跪地叩首,咚咚作响,已有血溅五步的死谏之势。

文官队列中亦是一片哗然,但不同于宗亲的激烈,更多是震惊失措,交头接耳,目光惶然。礼部尚书脸色惨白,捧着笏板的手抖得厉害,嘴唇嗫嚅着,却发不出一个清晰的音节。

然而,就在这片混乱的顶点,一些敏锐的人注意到了不寻常的寂静——来自两个至关重要的方向。

一是以翰林院掌院为首的清流文臣集团。

他们没有加入喧哗,也没有出列附和宗亲。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下意识地相互交换着眼神,那眼神复杂极了,有震惊,有困惑,但更深处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权衡和……诡异的沉默。

他们的目光,有意无意地,几次掠过东南方向——

一位素以刚直敢谏闻名的御史,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化作一声无声的叹息,将弹劾的念头死死摁下。他想起沈钰在东南的种种举措,那才是经世济国的实学,比空谈礼法的宗室子弟强出何止万倍。

沈钰。

那个千年不遇的“三元及第”,文采斐然,政见卓识,更难得的是品行端方,近乎完美地符合儒家对储君的一切想象。他是清流们私下赞叹丶视为文脉复兴希望的标杆。

更重要的是……某些身处权力核心丶掌管典籍的耆老,心中都藏着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沈钰血脉深处,流淌的本就是卫氏皇族正统的一支,当今不知,但沈钰自己知道。

陛下此举,是疯狂,还是……一种极致的算计?

若最终是沈钰……那“改姓”不过是个形式,血脉文统,皆在其身。

想到这里,掌院学士微不可察地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彻底陷入了沉默。他这一闭眼,如同一个信号,身後那些以他马首是瞻的翰林御史们,也纷纷垂下了目光,或研究笏板的纹路,或盯着自己的靴尖,竟无一人出声反对。

这沉默,比喧嚣更令人窒息。

而另一处沉默,则来自武官队列。

与文官的复杂心思不同,武将们的反应直接得多。

在陛下抛出那石破天惊的决议时,几乎所有披甲武将的第一反应,不是看皇帝,也不是看吵翻天的宗亲,而是齐刷刷地丶或明目张胆或小心翼翼地,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武官前列的那个身影——

沈骁。

他身姿挺拔如松,身着戎装,面容冷峻。作为陛下与皇後事实上的长子,战功赫赫,手握京畿部分兵权,他的态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军方最实在的力量。

此刻,沈骁的脸上看不出丝毫情绪。

他没有像宗亲那样激动,也没有像文官那样纠结。

他只是平静地站在那里,仿佛陛下讨论的不是颠覆传统的继承法,而是明日天气如何。

然而,仔细看去,能发现他下颌线绷得极紧,按在腰间剑柄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目光平静地扫过那群激愤的宗亲,如同猎手在评估猎物的威胁程度,那眼神里的冷意,让与之对视的宗亲不自觉地後退了半步。

他沉默的姿态,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信号。

将军们互相使了个眼色,原本有些躁动的武官队列,迅速安静下来。他们或许不懂那些弯弯绕绕的礼法,但他们认得准军中的领头狼。沈骁不动,他们便不动。

沈骁若最终认可……那陛下的意志,便是他们需要挥刀向前开辟的道路。

一时间,太和殿内出现了诡异的一幕:宗亲们哭天抢地丶以死相逼;文官清流集体失声,沉默如山;武官集团则目光汇聚于沈骁一人,静观其变。

龙椅之上,卫烬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他心中冷笑,却也知道火候已到。

他没有理会那些哭嚎的宗亲,目光反而落在那一片沉默的文官和武将身上,声音沉稳却带着毋庸置疑的决断,压过了所有喧嚣:

“看来,诸卿并非全然反对。此事关乎国本,朕亦不急于一时决断。然,朕意已决,朕养育之子,皆有资格。祖制可议,新规当立!退朝!”

说完,根本不给宗亲们再次发难的机会,拂袖转身,径直离去。

留下满殿目瞪口呆的衆人。

宗亲们像被掐住了脖子,哭喊卡在半途,脸憋得通红。

他们预想了所有反抗,却没想到陛下直接无视了他们的激烈,反而从文官和武将的沉默中找到了“并非全然反对”的借口,强行将此事拍板进入了议程!

文官们面面相觑,冷汗湿透了里衣。

武将们则再次看向沈骁。

只见沈骁缓缓松开了按着剑柄的手,面无表情地转身,第一个大步流星地向殿外走去。将军们立刻默不作声地跟上,甲叶铿锵,汇成一股无声却强大的力量流,涌出太和殿。

一场足以掀翻朝堂的风暴,竟以这样一种一方狂怒丶一方沉默丶一方冷眼旁观的诡异局面暂告段落。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仅仅是开始。

卫烬在殿後并未立刻离开,他透过缝隙,冷眼看着太和殿内那群失魂落魄丶或愤懑或惶恐的臣子,尤其是那群像被抽了脊梁骨的宗亲。

内侍低声请示是否要起驾回宫,卫烬却摆了摆手,嘴角勾起一丝近乎痞气的弧度。

他整了整刚才因激动而微乱的衣袍,竟又转身,一步跨回了大殿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