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散去,云旌就接到了常远教授的电话。
“小旌啊,有个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含金量不错,我觉得挺适合你去练练手的。”常教授的声音带着一贯的雷厉风行,“题目需要结合实际,运用统计方法建模分析,正好检验一下你学的那些理论能不能落地开花。怎么样,有兴趣吗?”
“有的,老师!”云旌眼睛一亮,他对这种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挑战很感兴趣。
“好!参赛需要三人组队,你自己找两个靠谱的队友,找不到我再给你安排。”常教授交代完就利落地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云旌盘腿坐在柔软的地毯上,托着腮思考队友人选。
学校里认识的同学大多泛泛之交,而且他是大一就免修的特殊存在,跟同年级交集不多。
他想起寒假期间,跟着二哥云逸和宴哥参加一些轻松聚会时认识的几个同龄人,都是京城世家的子弟,性格不错,似乎也有在京大读书的。
他翻出手机通讯录,很快锁定了两个目标:
第一个是姜屿——姜家的小少爷,排行老三,性格开朗跳脱,在经管学院读大三。虽然平时看着有点玩世不恭,但脑子很活络,据说编程和数据可视化玩得很溜。
第二个是霍明薇——霍家的二小姐,大二,在计算机学院,是个逻辑清晰、行动力强的姑娘,对数据挖掘和算法有浓厚兴趣。
说干就干!
云旌分别给两人了消息,简单说明了比赛情况和邀请。
云旌:“姜屿哥明薇姐,打扰啦!我这边有个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想参加,需要三人组队,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一起试试?[比赛介绍链接]”
姜屿:“哟!小云旌,建模大赛?听着挺酷,没问题啊,我要带学弟飞!算我一个![酷]”
霍明薇:“小旌,建模大赛?可以。我正好对数据建模这块感兴趣,实战机会难得。我加入。”
回复快得惊人,而且都爽快地答应了。
云旌开心地弯起了眼睛,立刻拉了个三人小群,群名非常朴实无华:〔建模小分队〕。
小分队在群里迅进入状态。
三人头脑风暴,最终选定了一个结合当下热点的“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共享单车供需预测与调度优化模型”作为题目。
选题新颖,数据相对好获取,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的云旌主要负责核心模型构建与理论支撑、模型求解与优化算法设计。
大小姐霍明薇负责数据爬取、清洗、特征工程,负责将原始数据变成可用的“食材”,算法实现就是将云旌设计的模型高效编码落地。
姜屿负责的是数据可视化、论文排版与润色、对外联络沟通。
云旌负责啃最难的理论骨头和模型核心,霍明薇高效实现,姜屿则负责把成果包装得漂漂亮亮。
陆宴清得知自家小乖要参加比赛,并且队友还是两个年轻大学生(虽然知道只是队友),心里那点占有欲的小泡泡还是冒了一下。
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全力做好“后勤保障部长p”。
o公寓的书房长期对建模小分队开放,环境安静舒适,网络飞快,零食饮料(尤其是云旌爱吃的)无限量供应。
饭点准时投喂营养均衡又美味的饭菜,确保三人组(特别是自家小乖)脑力充沛。
有时遇到涉及商业逻辑或城市管理角度的实际问题,陆宴清凭借其庞大的商业帝国掌舵人的经验和人脉,能提供一针见血的建议或关键数据渠道(在不违反比赛规则的前提下)。
当云旌因为某个模型细节卡壳而微微蹙眉时,陆总总能适时出现,或是一个温柔的揉头杀,或是一句“小乖别急,休息下眼睛”,或是变出一块他最喜欢的提拉米苏,瞬间抚平焦躁。
姜屿和霍明薇从最初的震惊“陆大佬亲自端茶送水?!”到后来的麻木“哦,陆总又来投喂了”,再到最后甚至有点习惯性期待“今天陆总做什么好吃的?”。
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被大佬的爱情光芒普照”。
经过数周的奋战,一篇逻辑严谨、模型创新、分析深入、图表精美、排版规范的论文新鲜出炉。
提交。
等待结果的过程有些煎熬,但好消息接踵而至:
毫无悬念,校赛一等奖,杀出重围。
在省赛上,面对更强劲的对手,我们的小分队凭借扎实的功底和创新的模型,再次斩获一等奖,晋级国赛。
全国顶尖高校精英汇聚,竞争白热化。
答辩现场,云旌清晰的思路、对模型深刻的理解;霍明薇对技术细节的了然于胸;姜屿流畅生动的展示和极具说服力的可视化,征服了评委。
最终,他们捧回了沉甸甸的全国一等奖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