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毛亮 > 第1章 破庙里的灯还亮着(第2页)

第1章 破庙里的灯还亮着(第2页)

她紧紧攥着手中的笔袋,指甲因过度用力而生生折断,刺入指腹,她却浑然不觉。

十指连心的痛感迟滞地传来,混着血腥的铁锈味在舌尖泛起。

十年寒窗,凿壁偷光,与兄长争抢每一寸烛火,背下每一篇经义。

她以为只要学问足够好,便能跨越性别的天堑,实现亡师的遗愿。

可到头来,她所有的努力,竟能被轻飘飘的“形陋”二字,彻底抹杀?

黄昏时分,城郊破庙。

冰冷的雨水顺着屋顶的破洞滴落,敲在布满青苔的石阶上,出“滴答、滴答”的声响,像是催命的更鼓,每一声都敲在她绷紧的神经上。

空气里弥漫着腐木、湿土与香灰混杂的气息,鼻腔酸。

林昭然就那么枯坐着,摊开那份被朱笔打了叉的《民本教化论》,字迹她再熟悉不过,可上面的每一个字,此刻都像在嘲笑她的不自量力。

指尖划过纸面,那粗粝的触感让她想撕碎一切。

她究竟错在了哪里?

她引《礼记》之言,述《尚书》之旨,条理分明,论证严谨,为何在裴仲禹眼中竟一文不值?

绝望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冰冷的湿意从四面八方涌来,几乎将她溺毙。

或许,她从一开始就错了。

女子之身,本就是原罪。

就在她心神恍惚,几近崩溃之际,脑海中忽然闪过一道奇异的清明。

一个不属于她的,冷静而清晰的声音仿佛在低语:“教育的本质,并非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启;其目的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独立思辨。”

这声音如一道冷光劈开混沌,带着金属般的质感,直抵她意识深处。

这不是她十年苦读所学的任何经义,这些话语的结构和思想,全然陌生,却又像某种早已遗忘的宿慧,在此刻悍然复苏。

她猛然惊醒。

考题问的是“教化之道”,她答的是“何为教”,引经据典,阐述圣人经典中教化的重要性。

而那位面如寒铁的裴主考,他想要的答案,是“如何守礼”,是如何利用教化来维护现有的纲常伦理,巩固阶级的森严壁垒!

她的答案,从根子上就与他背道而驰。

一道闪电划破天际,瞬间照亮了庙内神像斑驳的脸,泥塑的眼窝里仿佛也闪过一丝幽光。

雷声轰然炸响,震得瓦片簌簌作响。

林昭然眼中也迸出同样璀璨的光芒。

她错了,但她还没有输!

她翻过卷宗的背面,重新蘸饱了墨,手腕悬起。

墨香混着纸张的微腥在鼻尖缭绕。

这一次,她不再拘泥于圣人言论的堆砌。

以“蒙童如苗,当因材而导,因势而利”为引,她化用了脑中那个声音带来的奇异思路——一种被她理解为“认知阶梯”的逻辑,将孩童的认知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提出不同阶段应施以不同的教化之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她巧妙地将这种全新的思想,严丝合缝地嵌入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话语体系之中。

当写到“故使愚者得明,非降天恩,乃人道之大责”时,笔尖竟微微颤抖起来,墨迹在纸上洇开一小团,像一朵暗色的花悄然绽放。

她仿佛能感觉到,冥冥之中,亡师正含笑颔,那目光穿透时空,落在她颤抖的笔尖上。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

林昭然一身布衣,孑然立于州府衙门之外,求见主考官。

晨雾裹着寒气,沁入骨髓,她裹紧单衣,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

守门的门吏认出了她,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讥笑:“昨日已被黜落的考生,还来作甚?规矩不懂吗?黜者,永不复议!”

林昭然不退反进,挺直了昨日还佝偻的脊背,朗声道:“学生林昭,自知昨日问对有失,然文章乃学问之根本。若主考大人认定学生文章亦不足为凭,学生愿当庭背诵新作,请府衙内外诸位大人、同仁共鉴之!”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绝,穿透清晨的薄雾,惊起檐角一只寒鸦,扑棱棱飞走。

这番动静很快传入内堂。

裴仲禹正在与其他几位同考官议事,听闻此事,嘴角掠过一丝冷笑:“跳梁小丑,哗众取宠。”

“裴大人,”一位姓陈的同考官抚须笑道,“倒也不妨听听。若是真有惊世之文,我等错失一位良才,岂不可惜?若只是胡言乱语,当众戳穿,也能以儆效尤,正一正这股侥幸之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