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毛亮 > 第49章 字砖铺路向明堂(第2页)

第49章 字砖铺路向明堂(第2页)

童声汇聚成洪流,在烈焰上空回荡,竟压过了那噼啪作响的燃烧声。

围观的百姓中,有人低头抹泪,有人紧握拳头,有人默默后退,却无一人上前附和。

礼正会的会众们脸色煞白,他们可以烧掉纸,却烧不掉这已经种进人心里的声音。

紫宸殿内,沈砚之听着内侍的回报,久久不语。

他缓缓走到窗边,看向南城的方向,仿佛能看到那冲天的火光和听到那不屈的童声。

夜风拂面,带着一丝焦味,也带着远处隐约的歌声。

他转身,问身旁吓得大气不敢出的礼部尚书:“若民间处处是讲台,街巷人人是先生,我们还设国子监,养那些大儒作甚?”

尚书“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冷汗涔涔:“陛下,此乃刁民作乱,当严惩不贷!”

沈砚之却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

他脸上一片平静,看不出喜怒,但说出的话却让所有在场的幕僚都心头一震:“拟一道《讲士试典》的草案吧。告诉天下人,凡能讲三经、通一艺,且在乡里有民望推举之人,皆可参加‘庶学试’。”

一位心腹幕僚大惊失色,上前一步道:“陛下,万万不可!这……这不是等于承认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了他们名分吗?”

沈砚之的目光掠过他,淡然道:“与其让他们在墙外随心所欲地写字,不如请他们进我这院子里,规规矩矩地答题。”

他内心比谁都清楚,这场由林昭然掀起的风暴,已经不是“禁”字可以解决的了。

堵不如疏,既然禁绝已无可能,那便由他来夺取定义权,由他来制定规则。

消息传到林昭然耳中时,她只是出一声极轻的冷笑,如寒夜中一片雪落于瓦。

“夺名定规?好一个沈砚之。”她对韩霁说:“他们要‘试’我们,那我们就让全城都变成考场。”

她当即下令,由韩霁牵头,布一道“无卷试”的告示。

告示贴满了全城,内容简单明了:凡能完整解说任一井栏、界石上的一个字义者;凡能一字不差地唱全永安桥头的那《大同篇》者;凡能背出夜光裙上任意一句箴言者,皆可到沈婆的绣坊领取一枚“讲士信符”。

那信符,只是一片最普通的竹片,上面用烙铁烫出一个“信”字,再配上沈婆亲手用彩线编织的穗子。

指尖抚过烙痕,微烫而粗糙,却重若千钧。

告示一出,应者云集。

三天之内,手持“讲士信符”,挂在腰间,系在腕上的人,竟已逾千。

这些人里,有引车卖浆者,有贩夫走卒,有教书先生,也有满腹才华却仕途不顺的落魄书生。

一枚小小的竹片,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也成了都城新秩序的图腾。

程知微再次奉命,这次是清查“信符”。

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心中五味杂陈。

夜风拂面,带着市井的烟火气与远处桥头隐约的歌声。

忽然,他看到自己的同僚,户部的一名主事,正满脸慈爱地看着自己的儿子。

那七八岁的孩童,腰间赫然挂着一枚“讲士信符”,正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一不知从何而起的《仁字谣》,声情并茂,引得路人纷纷喝彩。

那一刻,程知微仿佛被什么东西击中了。

他没有上前盘问,而是默默地回了家。

他闩上门,来到祠堂,恭敬地请出祖宗牌位,将那本《飞言录》小心翼翼地藏入了牌位后的暗格里。

然后,他取出笔墨,在那本即将封存的册子的末页,写下了最后一行字:

“今所录者,非坊间谣言,乃民心之回响。若有一日须焚此录,以证清白,吾愿亲手点火——但吾知,火中,必有歌起。”

同一时刻,紫宸殿中,沈砚之立于窗前,目光再次投向南城。

他能看到那条新修的官道上,行人往来,每一步踏过那些字砖,步履都仿佛在阅读。

夜风拂过殿檐铜铃,叮咚一声,如钟初响。

他收回目光,缓缓走到案前,抚过一本刚刚拟好的“讲士名册”,上面已经有了六个他亲自选定的名字。

他提起朱笔,在名册空白处,缓缓写下了第七个名字:程知微。

而后,在名字旁边,他又用极小的字写下一行旁批:执笔者,终将为心所动。

殿外,晚风拂过,悄然无声。

殿内,君王与臣子的心绪,都城的命运,仿佛都系于一线。

两股无形的力量在都城上空对峙,一股来自紫宸殿的御座,一股来自街巷的民心。

全城都在静待,等待那第一声即将敲响的钟鸣。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