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毛亮 > 第59章 门未开心已入(第2页)

第59章 门未开心已入(第2页)

他面色凝重,从怀中取出一卷用黄绢包裹的古籍,郑重地交到林昭然手中。

“《登堂仪》。”守拙的声音低沉,“此仪并非我朝创。前朝‘庶议入廷’之变,便是百姓于宫门外静诵三日,其声不止,终使天子开延英阁,纳天下之议。”

林昭然展开黄绢,古老的墨迹扑面而来,纸页泛黄脆硬,触手微凉,边缘处还残留着虫蛀的细孔。

她细细读着上面记载的仪轨,目光最终停在了末尾处一行朱砂小字上:“心诚者,声通九重。”

这六个字,与她昨夜所见的“心象”轰然合一。

她抚着那微凉的绢布,指尖仿佛还能感受到那金线穿刺魂魄的灼痛,耳边回荡着丝线缠绕铜环的嗡鸣。

良久未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片刻后,她抬起头,眼中再无一丝犹疑,对身旁的韩霁下令:“传我的话,自今日起,‘心登明堂’不必再拘于朔望之期。凡我讲议堂有重大议题,皆可于承天门外集会共诵。”

她顿了顿,声音愈清晰,如晨钟破雾:“我们要将这民间议政,化为常态,如暮鼓晨钟,日日叩问,直到那扇门真正为天下人敞开。”这不再是一次性的冲击,而是一场持之以恒的精神施压。

消息如风一般,再次吹入紫宸殿。

沈砚之听着孙奉的禀报,面沉如水。

“昨夜百姓诵至三更,宫门轮值的羽林卫中,听闻‘谁可定规’一句时,有三人当场垂落泪。”

沈砚之没有说话,只是默默转身,走到御案前,命人取来那本新立的“讲士名册”。

名册上已有十四人,皆是京中声名鹊起的民间讲士。

他提起朱笔,在纸页的空白处,写下了第十五个名字:

孙奉。

而后,他在名字旁批注了一行小字:“近君者,亦闻民心。”

孙奉大惊失色,俯身叩,却被沈砚之挥手止住。

当夜,紫宸殿内只留一盏孤灯。

沈砚之屏退左右,独留孙奉侍奉。

他忽然开口:“将那卷《登堂仪》的全文取来我看。”

孙奉不敢怠慢,很快便从秘府中寻来拓本呈上。

沈砚之逐字阅读,殿内唯有纸页翻动的沙沙声,如夜虫低语。

烛火在他眼中跳动,映出深不见底的阴影。

当读到那句“心至即登”时,他的手指停住了。

他抬起眼,目光穿透殿宇的幽深,仿佛望向了遥远的过去:“孙奉,先帝临终前,可曾听闻过这城外有如此声浪?”

孙奉垂,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回陛下,史未曾载。”

沈砚之缓缓闭上双眼,唇边泛起一丝难辨的弧度:“或许,史官也聋了。”

宫门守卫的动摇,是第一道裂痕。

林昭然得到密报后,立刻抓住了这个契机。

她将柳明漪唤来,命她组织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家庭的女童,将“心登明堂”的理念编成一简单易记的童谣。

不出三日,一《登堂谣》便在京城各处坊市间传唱开来:“一级一问心,九级通天门。不求金阶路,但求理归根。”稚嫩的童声,比成人的呐喊更具穿透力,也更令人心软。

那歌声在巷口回荡,带着鼻音的清亮,像春溪破冰,滴落心间。

与此同时,秦九那边也未停歇。

他动京中所有相熟的炭工,在烧制新一批窑砖时,特意用模具在砖坯上刻下那“九级台阶”的简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