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毛亮 > 第88章 风起不言(第2页)

第88章 风起不言(第2页)

在封上匣盖的最后一刻,他借着豆大的灯火,在册页的扉页上写下最后一行字:“风起于无声,言生于不言。”墨迹未干,烛火忽地一跳,映得那字如活物般微微颤动。

皇宫,紫宸殿。

沈砚之的指尖,正轻轻敲击着御案,声音极轻,却如更漏滴水,敲在人心上。

他察觉到了朝堂之下的异动。

三名出身显赫的世家子弟,因私下抄录《明堂策》练习策论,被各自的父辈现,施以家法,打得皮开肉绽。

可他们非但不认错,反而梗着脖子喊道:“若此策真能入试,我愿凭此夺魁!”

这句话,通过暗卫的渠道,一字不差地传到了沈砚之的耳中。

他随即命孙奉彻查民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回报很快就来了,结果却让他愈沉默。

孙奉禀报道:“陛下,西市的孩童们,正将‘破帷四问’当作新的谜语在玩;街头的盲艺人,新编的琵琶曲里,反复出现模仿‘问’字的音调,那音如裂帛,又似叩门;甚至……甚至连宫里扫地的宦者,嘴里哼的也是这个调子。”

沈砚之挥退孙奉,独自立于窗前。

窗外风起,吹动檐角铜铃,叮当一声,竟与几里外某间药庐中,铜勺触碗的轻响,遥遥相应。

他原以为林昭然是在煽动叛乱,可现在他明白了,这不是叛乱,这是一股自下而上汇聚的民心之潮。

潮水已起,强行堵塞,只会让堤坝溃决;唯有顺势疏导,方能国泰民安。

林昭然的院中,也同样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回响。

韩霁带来的消息,如一阵穿堂风,卷起了院中晾晒的绣布。

那上面“幼有所养”四字,在阳光下微微颤动,仿佛正被千里之外的烽火台借着月光一句句拼读。

边陲一位戍将的女儿,竟自组织了十名女童,成立了“夜读社”。

她们白天操持家务,夜晚则聚在废弃的烽火台上,借着月光,用军中旗语传递、讲解她那份流传出去的手稿。

旗面在夜风中猎猎作响,指尖划过布面,如低语,如誓约。

“先生,她们想请您示下。”韩霁道。

林昭然沉吟片刻,提笔写下一封短信,交予韩霁。

“告诉她们,不求成,只立一规——每读一书,必问一句。”她要的不是一群新的信徒,而是一片能够独立思考的土壤。

送走韩霁,她转身对守拙说:“去将《学在民间》全文,寻最好的工匠,铸入新制的‘讲学铃’中。铃声所至,即为开讲之时。”她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们想禁我的声,我便让这风、这金石,替我说话。”

守拙沉声应下。临行前,他低声问:“可要防官府查抄?”

“不必。”林昭然望向远方,“他们能禁书,禁不了风;能毁铃,毁不了声。”

三日后,晚风带着一丝凉意,拂过院中石凳,吹起几片落叶,沙沙作响。

远处传来了沉稳而熟悉的脚步声,守拙回来了。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一个用厚布包裹的重物,轻轻放在了石桌上,出“咚”的一声闷响。

那物件不大,却极为压手,布料下,隐约透出一个古朴而肃穆的轮廓。

布料掀开一角,铜色沉郁,铃身密布细字,如蚁行于山脊。

林昭然伸手轻抚,指尖划过“学在民间”四字,忽而一笑:“明日,便让它响在西市的晨光里。”

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积蓄了千钧之力,只待一声召唤,便要向整个天下,出第一声回响。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