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音乐 > 第24章 墨雨惊题(第2页)

第24章 墨雨惊题(第2页)

她的文章,将成为禁锢同类的又一道枷锁。

可若逆题而行,公然驳斥这句被世家奉为圭臬的“古训”,便是在挑战整个士大夫阶层的权威。

轻则以“言辞悖逆”之名黜落,永绝仕途;重则,裴仲禹甚至可以给她扣上一顶“蛊惑人心、动摇国本”的大帽子,让她万劫不复。

这是一道必死之题。

林昭然缓缓闭上双眼,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疼痛让她保持清醒。

考舍外远处传来的巡夜更鼓声,一下下,仿佛敲在她的心上。

绝望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她吞没。

可就在那片令人窒息的黑暗里,一句沉静而有力的话语,穿透了多年的时光,在她耳边响起。

那是恩师孙伯临终前,握着她的手,用尽最后一丝气力说的话:“昭然,记住,为师一生所求,不过‘文章教化’四字。而真正的文章,不在于避讳,而在于破讳。当你无路可走时,便用你的笔,走出一条路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破讳……

林昭然猛地睁开眼,那双因高热而泛红的眸子里,燃起了决绝的光。

裴仲禹想用礼教的铁索将她捆死,那她便要以“解礼”为利刃,反将这铁索斩断!

她提起桌上的紫毫笔,饱蘸浓墨。笔尖悬于纸上,稳定如山。

她先从正题《礼正则民安论》写起。

文章起手四平八稳,引《礼记》之言,述《孝经》之义,从上古先王的典章制度,论述到本朝的礼法沿革。

文风谨严,辞藻古雅,对仗工整,通篇找不到一丝一毫的疏漏。

这篇策论,足以让最严苛的考官点头,因为它完美地展现了一个熟读经史的士子所应具备的一切素养。

她要用这篇文章告诉裴仲禹,她懂规矩,她有能力写出他想要的文章。

写完正题,她没有片刻停顿,笔锋一转,直指那道附加题。

这一次,她的气势完全变了。

如果说前文是涓涓流淌的平缓江河,那么此刻,她的笔便化作了劈开顽石的激流。

她没有直接驳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而是以一个看似谦恭的设问开篇:“学子愚钝,敢问夫子,何谓‘才’?何谓‘德’?”

紧接着,她自问自答,笔力陡然变得锐利:“若才者,仅指描鸾绣凤之工,烹调鼎鼐之技,此等末艺,为妇人持家之本,多一分少一分,于大局无碍。若以此论,言‘无才便是德’,固然可矣。然,若才者,在明事理、辨是非,在辅君王、济苍生,在开民智、教化万民,如此经天纬地之大才,岂可因男女之别而强行蔽之?”

她笔走龙蛇,文思泉涌,那贯通经络的“异世灵光”此刻尽数为她所用。

她信手拈来,便是旁人苦思冥想也未必能及的史例:

“前汉班昭大家,着《女诫》七篇,其本意在于劝女子向善,以和睦家庭,稳固宗族。然其言‘谦卑’,后世曲解为‘卑微’;其言‘守弱’,后世曲解为‘懦弱’。终将一部劝善之书,变作禁锢女子心智之利器,此非班昭之过,乃后世解经者之私心也!”

“再观前唐,文成公主以宗室之女远嫁吐蕃,携经史、医药、工技入藏,以一人之学识,安两国之边境,化百年之干戈。若公主无才,仅为深宫一怨妇,何来今日西南之安?此等功绩,难道不是利国利民之大德?”

写到此处,她胸中郁气尽数化为笔底波澜,墨迹淋漓,力透纸背。

笔尖划过纸面时出沙沙的锐响,仿佛刀锋刮过铁甲。

她落下全文最关键的一句:

“故曰:德非闭目塞听之愚贞,而在启心明智之通达!”

最后,她更是将矛头隐晦地指向了以裴仲禹为的世家门阀:“天下之才,本如山中之玉,溪中之珠,散落四方,不应有别。今有巨室大族,以‘恪守礼法’为名,行‘垄断学识’之实,堵塞寒门晋升之路,禁锢女子求知之心,名为‘守德’,实为‘护私’!长此以往,国之栋梁,非在朝堂,而在草野;国之危亡,非因女子有才,而因男子无能!”

收笔,掷管。

林昭然长长地呼出一口气,那口气带着灼人的热度,却也带着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

但她无悔。

贡院深处的阅卷堂内,灯火通明。

裴仲禹端坐主位,神色自若地品着茶。

茶烟袅袅,却掩不住他眼底的冷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