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免费 > 第54章 纸鸢飞不过宫墙(第1页)

第54章 纸鸢飞不过宫墙(第1页)

韩霁的身影在昏暗的烛光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那份压抑不住的激动。

烛芯噼啪轻响,一缕青烟袅袅盘旋,映得他轮廓忽明忽暗,仿佛心绪也随火光摇曳不定。

林昭然静静地听着,手中那盏温茶的热气氤氲了她的眉眼,让她脸上的神情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指尖传来瓷盏温润的触感,茶汤微烫,却恰好能熨帖掌心的寒意。

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将茶盏放回案上,出了一声轻微的磕碰声——清脆如玉坠石阶,在这寂静的室内却如钟磬般清晰,余音在梁间低回,久久不散。

“太学?”她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像一潭深水,听不出波澜,却仿佛能照见人心,“监讲斥为‘戏谑圣学’?”

“是。”韩霁点头,补充道,“据说那几位学子被罚抄《学规》百遍,半月内不许出寝。”

林昭然唇角勾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弧度,那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意料之中的了然。

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角雕花的凹痕,触感微糙,一如这陈腐礼制在她心头留下的滞涩。

圣学?

这世上最固步自封的,便是那些自诩为“圣学”守护者的人。

他们守着一堆早已蒙尘的规矩,却对真正能点亮人心的火种视而不见。

“罚得好。”她轻声说,韩霁闻言一愣,不解地看向她。

“罚得越重,这颗石子投出的涟漪才会越大。”林昭然的目光落在窗外沉沉的夜色上,檐角风铃低语,夜风穿廊而过,带着初春微凉的湿意拂过面颊,“韩霁,你去做件事。将咱们之前拟定的《讲仪六则》誊抄三份,字要写得工整些。”

“是,先生。要送给谁?”

“不必送给学子,他们已经懂了。”林昭然的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每一个节拍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木纹的震动顺着指腹传入心脉,“托程知微在太学里的旧相识,悄悄放入书库监讲们常翻阅的几部经义集注里。再附上一张纸条,写上:非授学子,仅供监讲大人参详‘风化之本’。”

韩霁的眼睛瞬间亮了,呼吸都为之一滞——那一瞬,他仿佛听见了某种旧秩序崩裂的细响,如冰面初裂,悄然却不可逆。

这一招釜底抽薪,何其精妙!

不去与被罚的学子共情,反而将矛头直指高高在上的监讲,用他们最在意的“风化”二字,逼他们不得不看,不得不思。

这已经不是一场学子与监讲的冲突,而是一场新礼与旧规的无声对峙。

三日后的子夜,太学书库。

程知微借着巡夜的便利,隐在巨大的书架之后。

书库内幽暗沉寂,唯有更夫灯笼在廊下摇曳,光影如蛇爬行于青砖地面。

檀香混着陈年纸墨的气息在鼻尖萦绕,冷意从脚底渗入骨髓。

果不其然,几位礼正会的监讲正聚在平日里他们专用的阅览区,压低了声音激烈地争执着。

借着巡更灯笼摇曳的光,程知微看清了他们手中传阅的,正是那份《讲仪六则》。

“荒唐!此仪若入太学,岂非等同于承认那些市井匠人的‘野学’也能与圣贤经典平起平坐?”一个山羊须的监讲吹胡子瞪眼,声音尖利,惊得梁上积尘簌簌而落。

“可李兄,你看看这城中风向,”另一人愁眉苦脸地叹气,“如今多少百姓私下效仿,连街头巷尾的说书人开讲前都要燃上一支短烛。我等若是强行禁绝,反倒显得心虚气短,岂不是坐实了我们惧怕民心向背?”

“心虚?我等守护的是圣人大道,何虚之有!”

“大道若不能深入人心,便只是空谈罢了……”

程知微屏住呼吸,将这些争论一字不漏地用他独创的记符号录入随身携带的《飞言录》中。

羊皮纸粗糙的触感磨着指腹,墨汁微腥,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几乎与窗外夜虫低鸣融为一体。

写罢,他在这一页的顶端郑重题下四个字:监讲夜议。

林昭然看到程知微送来的记录时,只是淡淡一笑。

笑意未达眼底,却如春风拂过冰面,悄然裂开一道缝隙。

时机已到。

她唤来柳明漪,这位昔日的教坊司女官,如今已是绣坊里最受女童们喜爱的管事。

“明漪,将这六则编成一上口的童谣。”林昭然将纸条递给她,“要简单,要好记,让孩子们在做针线活的时候就能唱出来。”

柳明漪冰雪聪明,只看了一眼便心领神会。

不出两日,一清脆的“讲仪童谣”便在绣坊的各个角落里传唱开来:“一问天地二燃烛,三提名来四传影,五推新人六共信,灯火相传心连心。”稚嫩的童声汇聚在一起,织成一片清亮的声浪,针尖挑破绸缎的细微“嗤”声、木梭穿行于织机的节奏、女童们踏着节拍的轻跺脚声,皆融入这朴素而坚定的旋律。

与此同时,秦九那边也接到了指令。

这位掌管着城外所有炭窑的汉子,行事向来雷厉风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直接将“共燃烛”定为了窑工们的节俗。

每逢朔望之夜,所有炭窑的炉火都要熄灭一个时辰,窑工们聚集在窑口,点燃各自带来的蜡烛,在跳动的烛光中,齐声诵读那振聋聩的《匠经三问》。

火光映在他们黝黑的脸庞上,汗珠滚落,滴入尘土,出“滋”的一声轻响。

那场面,肃穆而虔诚,仿佛一种古老而新生的信仰正在扎根。

民间的风潮如燎原之火,终于烧到了紫宸殿的书案之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