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和巾帼混音 > 第92章 静火不熄(第1页)

第92章 静火不熄(第1页)

守拙的身影如鬼魅般融入暗影,带来的消息却似一道惊雷,在林昭然心中炸响:“沈砚之将独行至破庙,不带仪仗,不宣旨意。”

她几乎能立刻勾勒出那位年轻帝王深沉的眉眼。

这不是查访,更非威压,而是求证。

他要亲眼见证,那“静默百人”所坚守的,究竟是愚昧的执拗,还是一种他无法理解的信念。

散去人群?

那等于承认这是一场刻意为之的示威,是将自己辛苦聚拢的力量拱手送回黑暗。

林昭然的指尖在冰冷的窗棂上轻轻划过,触感如铁,夜风从缝隙钻入,拂过她手背,带着初秋的微寒。

她目光穿透夜色,仿佛已看到黎明时分的对峙——长街尽头,雾气如纱,百盏幽光浮沉于静坐的人影之间,如同星河坠地。

她转身,语声清冷而决绝:“传柳明漪。”

柳明漪赶到时,林昭然正对着一幅月下舆图出神。

烛火在她侧脸投下摇曳的阴影,映得她眸光如刀。

她没有回头,径直问道:“若要光,却不要火,你能做到吗?”

柳明漪一怔,随即明白了话中深意。

她思忖片刻,答道:“可以。以薄绢为罩,内藏夜光石粉。此物能蓄微光于夜,缓释至黎明,不燃不热,触之微凉,唯在暗处幽幽泛青,如露珠凝于草尖。”

“只是此物稀少,且需连夜赶制百盏。”林昭然替她说完了后半句,语调没有丝毫波澜,“我只要结果。他要见光,我们就给他一种不靠火的光。”

这份命令迅传递下去,而程知微几乎是立刻就嗅到了其中的风险与机遇。

当他听闻“静火灯”的构想时,他太清楚官府对这类“奇技淫巧”的恐惧了,尤其是与“磷火”、“鬼火”相关的物事,历来被视为惑乱民心的大忌。

他没有劝阻,反而选择了一条更险的道路。

次日吏部点卯,他在值房茶歇时,故作惊讶地对一名同僚道:“昨夜西市巡街的更夫说,城西破庙附近有鬼火浮动,聚而不散,邪门得紧。”

另一人附和:“我也听人讲了,说是前朝冤魂未散,借夜光石显形。”

程知微只轻笑一声,不再多言,仿佛只是随口听来的闲谈。

紧接着,他又利用职权之便,将一张不知从何而来的《飞言录》残页,夹杂在一批待归档的“妖异案卷”中,亲手送交给了巡防司的主官备案。

那残页上,恰好记载着前朝关于“荧石聚光,以显神迹”的传说。

做完这一切,程知微立于廊下,望着皇城的方向,低声自语,像是在对某个无形的对手宣战:“你们越是恐惧,这光,就越显得真实。”

天色将明未明,晨雾如纱,湿气沁入衣领,沈砚之果然独自一人,换了一身素色常服,出现在了破庙外的长街尽头。

他没有立刻靠近,只是远远站着,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像。

脚下的青石板泛着冷霜,踩上去微微打滑。

他看见了。

百名静坐的百姓,与昨日并无二致,只是每个人的手中,都多了一盏灯。

那灯光极其微弱,在熹微的晨光中几不可见,却又顽固地存在着。

幽幽的,泛着冷青色的光,不似烛火跳跃,不似灯油灼热,倒像是天上不慎跌落凡尘的星辰。

风过时,光点轻颤,却不熄灭,仿佛与夜色共生。

他身后的孙奉屏息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出。

他能听见自己心跳撞击着肋骨,也能听见远处一只乌鸦扑棱飞起的声响。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百盏无焰之光汇聚一处,没有丝毫热量,却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冰冷力量。

沈砚之驻足良久,久到晨雾渐渐散去,第一缕真正的日光刺破云层,洒在庙前石阶上,泛起金边。

他忽然觉,此光并非为了照亮周遭,而是为了照进人心。

它不需要你去看清什么,只需要你感受到它的存在——像指尖掠过冰面的凉意,像耳畔低语的余音,像心头忽明忽灭的一念。

“陛下,”孙奉终于忍不住,声音压得极低,“民间……已有人称此为‘静火’。有言道:‘心燃则光在,心灭则火熄’。”

心燃则光在,心灭则火熄。

沈砚之咀嚼着这八个字,未一语,只缓缓迈开脚步,走入那片静默的人群中。

百姓们没有抬头,没有骚动,仿佛他只是一个同样来此静坐的普通人。

他走到一位白老者身前,停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