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和巾帼混音 > 第107章 火种点万家(第1页)

第107章 火种点万家(第1页)

林昭然的布鞋尖刚蹭上第三级城砖,晨雾里便漫来一阵奶糖香,甜中带微涩,像是谁把糖块藏在袖中太久,被体温融出一丝焦意。

她顿住脚步,望着城墙下街角那棵老槐——树影斑驳间,铜铃在穿堂风中轻响,铃舌撞铃壁的“叮”声清脆,余音却拖着一丝沙哑,如同锈蚀的旧梦。

柳明漪从阴影里转出来,半匹月白缎子抱在怀中,间银簪挑着两粒蜜饯,晶莹裹糖,是给阿阮带的。

晨光斜照,蜜饯折射出琥珀色的光斑,落在她袖口绣的半朵梅花上。

“昭然兄。”柳明漪仰头笑,嘴角微扬,眼角却藏着熬夜的细纹。

缎子滑落半幅,露出衬里金线绣的小兽——正是林昭然设计的“星火纹”,针脚细密如春蚕吐丝,指尖抚过,触感微凸,仿佛那火苗正欲跃出布面。

“昨夜越州绣娘送来急信,说湖州有学政把持童生试,持铜牌的孩子在衙门口跪了半日,连门房都不肯收束修。”

晨雾沾湿了林昭然的眉峰,凉意渗入皮肤,像细针轻刺。

她伸手接住柳明漪抛来的蜜饯,指尖掠过缎面,触到那一排排匀整的针脚,密得几乎不留缝隙,仿佛千万声低语被缝进了丝线里。

蜜饯落入手心,微黏,带着糖壳碎裂的轻响。

三日前城楼上的星火还在眼前晃——每盏讲学灯旁都坐着捧《蒙学三字诀》的孩子,灯火如豆,映着他们专注的侧脸,纸页翻动声窸窣如雨。

可若连童生试的门槛都跨不进,那些字终究是写在风里的,风一吹,便散了。

“去东市茶棚。”她把蜜饯揣进袖袋,布料摩擦出沙沙声,“叫程知微也来。”

东市茶棚的竹帘刚卷起半幅,程知微就猫着腰钻了进来。

他官袍下摆沾着墨渍,湿冷的气息扑来,是昨夜未干的墨汁与汗混合的气味。

冠歪在耳后,几缕乱垂在额前,活像被人从文案堆里揪出来的。

林昭然推过一盏茶,粗陶盏沿微烫,茶烟袅袅,带着炒青的焦香。

见他喉结动了动,她先开口:“我查过《科举条目》,私学授业资格没写进去。地方官说‘非官定’,拒人有理。”

茶盏在桌上轻碰出脆响,余音未歇。

林昭然望着窗棂外晃动的人影——卖花担子竹筐里堆着茉莉,香气清冽;挑水夫扁担吱呀,水桶晃荡;挎着书箱的学子匆匆走过,领口金线微光闪动,是柳明漪的绣娘们连夜赶制的“星火纹”衬里,阳光一照,细线如星火跃动。

“官定?”她指尖敲了敲桌案,木纹微凹,触感粗糙,“那便让官定追着民定跑。”

程知微愣了愣,忽然笑出声,笑声短促却亮:“您是说……把铜牌纹样绣进襕衫衬里?学子穿去应试,地方官若要拒,便是当众说‘穿这纹路的不配读书’——”他攥紧茶盏,指节白,青筋微凸,“可这要多少绣娘?多少匹布?”

“柳娘子的绣坊连江南绣娘带盲女院的阿阮,能支起十二州的线。”林昭然从袖中抽出半张纸,是各州绣娘联络点的密信,纸面粗糙,墨迹深浅不一,边角还沾着一点蜡油,像是夜间匆匆写就。

“其实纹样去年冬就在各绣坊试过样,”柳明漪轻声道,“明月坊的十二色丝线都备齐了,就藏在运绸的夹舱里。”林昭然望着程知微亮的眼睛,声音沉稳:“昨夜我让明漪把纹样传给越州、金陵、洛阳的绣庄,春衣最是走量,等三月试期近了……满街都是穿‘星火纹’的学子,地方官便是想拒,也得先问问士林的唾沫星子答不答应。”

程知微突然起身,官靴在青砖上磕出响,震得茶盏轻跳。

他扯了扯歪掉的冠,转身奔出茶棚。

日影斜过三竿,茶棚外的卖花女换了新篮,檐角铜铃被南风撞得渐响——春意正浓,而变局已在路上。

茶凉了三回,窗外的喧闹由午市的叫卖转为归鸟的啁啾。

直到月光爬上柳梢,叩门声才如急雨般响起。

程知微的怀里揣着半卷旧档,墨迹被汗水洇开,边缘泛黄,却掩不住“民间讲士”四个字。

他抖开一张纸,是仿着礼部笔体誊的《备忘录》,纸面微潮,字迹清瘦如竹枝,正是他惯用的“瘦金体变格”。

“洪武二十三年,礼部曾设此衔,后因战乱废止,可没明令取缔!”他声音颤,“我夹在本月学政通咨里了,驿马明早出,只要有一州信了……”

“便有十州效仿。”林昭然接过《备忘录》,指腹抚过“暂行备案”四字,纸面粗糙,墨迹微凸,像一道尚未愈合的伤痕。

“程兄,你这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

程知微摸出块青盐含在嘴里,涩得皱眉:“当年在山神庙,我给您递过半个炊饼。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给这样的人誊抄点正经事……”他抓起案头的墨笔,在《备忘录》角落画了朵极小的梅花,墨点未干,像一滴凝住的血,“就算被查出来,就说是我手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紫宸殿的烛火熬到四更,沈砚之的批红笔悬在“擅改祖制”四个字上,迟迟落不下去。

案头摆着三州学政的回文,都夹着那张《礼部备忘录》。

他望着那清瘦如竹枝的字迹,指尖微微一顿——这笔法他认得。

“夹在通咨里……倒是聪明。”他低声自语,“既非呈报,亦非奏章,不过‘备忘’二字,便可推说是下官误录旧例。”

他提笔批下“存查”,墨团晕开,像一朵悄然绽放的墨梅。

“若真要问罪,该问的是我这礼部尚书——为何不早想起前朝旧制。”

孙奉捧着抄件退下时,听见殿外传来更漏声。

春夜的风卷着槐花香钻进来,清甜中带着微苦,掀动案头的《科举条目》,露出夹在其中的半块瓦当——是前日孙奉在城砖缝里拾的,瓦当上“民声”二字虽模糊,倒像被谁用墨笔描过,清晰了些。

三月初三,林昭然拆开阿阮的盲文急信。

指尖划过凹凸的针痕,那句“凡领口有星纹者,卷子另置”如炭火烙进皮肉。

春风穿窗而入,掀动《蒙学三字诀》的纸页,最后一页金线绣的“问我为何不能游”被吹得掀起一角,像个倔强的问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