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21章 墨是血煮的(第2页)

第21章 墨是血煮的(第2页)

他正是周砚修。

他本是来寻《灯下答》的错处与漏洞,好一击致命。

可他听到的,却是一个蹲在路边歇脚的老农,对身边的伙计说:“嘿,你听听,这唱的真有道理。一个瞎了眼的姑娘家都能把理讲得这么明白,咱们这些睁眼人,倒活得跟个糊涂蛋似的。”声音粗粝,却带着一种泥土般的真诚,像犁铧翻开冻土。

周砚修心头猛地一震。

他一直以为,这场交锋只在士林,在朝堂,是他与林昭然这两个聪明人之间的博弈。

他从未想过,她的言语,竟能如此轻易地穿透阶层的壁垒,直抵最底层民众的心里。

归府之后,他摒退下人,独自坐在书房,从暗格里取出一卷文稿。

那是他模仿《霜夜帖》的笔迹,伪造的足以将林昭凡钉死在耻辱柱上的“罪证”底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此刻,在烛光下,他却觉得那字迹说不出的别扭——太过工整,太过冷静,每一笔都透着算计的寒意。

真正的污名,哪有这般不带情绪的?

真正的绝笔,应当是挣扎、是愤怒、是血泪交织。

而他写的,只是一篇冷冰冰的、毫无灵魂的指控。

他忽然想起林昭然在国子监时的模样,总是低着头,安安静静地走在角落里,不争不抢,却能让整个补经班的博士们,心甘情愿地为她一人改变授课的方式。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他提起笔,想将底稿改得更“真实”一些,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落不下去。

最终,他烦躁地将笔一搁,喃喃自语:“若她真是妖邪,为何越是打压,这光芒反而越亮?”

裂痕,并不仅仅出现在周砚修的心里。

崔府,崔玿不顾家父禁令,私下在家中庭院里设了一个小小的讲堂。

他没有用四书五经,而是拿着一份《灯下答》的抄本,对着几位同窗好友,朗声解析着其中“何为君子”的段落。

他的声音清越,如玉磬相击,在晨雾中荡开涟漪。

他话音未落,书房的门便被“砰”地一声撞开,崔尚书怒气冲冲地站在门口,指着他的鼻子骂道:“逆子!你竟敢在崔家,公然讲论那乞儿的荒唐之语?!我崔家的脸面,都被你丢尽了!”

仆从们吓得跪了一地,不敢出声。

崔玿却依旧跪坐在席上,连身子都未曾转动一下,只是平静地反问:“父亲,若‘礼’的威严,竟连一个寒门士子澄清自身的机会都不能容忍,那我们所维护的,究竟是道,还是权?”

父子二人,一个怒冲冠,一个沉静如水,在庭中僵立,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次日清晨,一沓用布巾包好的废纸,被匿名放在了米行后巷的门槛上。

柳明漪打开一看,惊喜地现,那竟是数十张裁去印鉴、只留大片空白的上好官笺。

纸面光滑微凉,指尖划过时出细微的窸窣声,像是某种隐秘的回应。

林昭然走过来,指尖轻轻抚过纸面,感受着那细腻的纹理,良久,才低低叹了口气:“裂痕,已从心入骨了。”

宫墙之内,风声更紧。

连守卫宫门的禁军士卒,都在换防的间隙,低声哼唱着变了调的《灯下答》,歌声低沉如耳语,在夜风中飘散,像暗流涌动。

高福听在耳中,心惊肉跳,却又有一丝奇异的快慰。

他寻了个由头,命一个信得过的小宦官将曲调记下,藏进了一本厚厚的《内务府账册》的夹层里。

他知道这是逾矩,是私藏“反调”,一旦被现,便是死罪。

可昨夜他派人去探看时,亲眼见到林昭然咳着血,却依旧在昏黄的灯下执笔不辍的模样,那份执拗,让他想起了史书上那些以身殉道的读书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