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和巾帼歌曲有什么不同吗 > 第75章 无声擂鼓(第2页)

第75章 无声擂鼓(第2页)

画上,是万千白衣人捧鼓默立的景象,那些空荡荡的鼓面,竟诡异地倒映出巍峨的宫门,仿佛整座皇城,正被千万双眼睛凝视。

画上题跋一行字:“声自心出,不待槌击。”

沈砚之凝视着那幅“心鼓图”,良久,忽然开口问道:“贞和年间,可有过‘静鼓请愿’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孙奉垂,声音平稳:“回陛下,史有记载。贞和三十年大旱,灾民入京,万民持空器绕宫三日,不一言。时任皇帝闻之心悸,称‘闻心鼓三日不绝’,遂开言路,下罪己诏。”

沈砚之修长的手指抚过画上那一行字,指尖竟控制不住地微微颤抖,像被无形的电流击中。

他低声自语,像是在问孙奉,又像是在问自己:“若无声,真能胜有声……那我这些年,究竟是在听政,还是在塞耳?”

这幅“心鼓图”能入宫,自然在林昭然的意料之中。

她唤来守拙,将一本泛黄的《野史例纂》递给他:“将其中‘默谏’一章,一字不差地抄录下来。”随后,她取出一块新制的“典砖”,这种砖是太常寺用于修补礼乐殿宇的特制砖石。

她熟练地启开夹层,将抄录好的书页藏入其中。

指尖划过砖缝,火痕如血脉般蜿蜒,触感粗粝而真实。

“托信得过的僧侣,将此砖送入太常寺乐官周大人的私宅。”林昭然叮嘱道,“附上一语:礼乐不在钟鼓,在人心齐鸣。”

做完这一切,她又转向柳明漪:“将这‘心鼓图’的样子绣出来,赠予各坊的讲士。背面绣上八个字:不争一响,但求共鸣。”

是夜,程知微回到家中,一进门,便看到妻子正坐在灯下,将一幅“心鼓图”绣在堂前的屏风上。

烛火摇曳,映得丝线泛出微光,针尖每一次穿刺布面,都出极轻的“嗤”声。

他七岁的女儿站在屏风前,稚嫩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着:“学不分男女,智不分贵贱。”

程知微心中最后一道堤坝轰然倒塌。

他大步走到书案前,重新取出那本《飞言录》,蘸饱了浓墨,提笔在“今鼓未响,心已擂动”之后,续写道:“今万鼓皆空,然我闻其声如雷——非耳闻,乃心震。我若再藏此录,便是自聋于天理!”

笔落,窗外那片白色的海洋仍未散去。

人群中,不知是谁,开始用手指,在鼓面上极轻、极缓地叩击着。

没有声音,却仿佛有一种奇特的韵律,与每个人的心跳渐渐合一。

指尖触鼓皮的微颤,顺着血脉传至心口,像春雷在地底滚动。

政事堂的高窗之后,沈砚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朱雀街上的白衣如雪,空鼓如林。

那无声的叩击,像一根根看不见的针,刺入他帝王的心脏。

他忽然开口,声音沙哑:“孙奉,去把太常寺今日送来的那块‘典砖’取来。”

典砖很快被置于御案之上,上面修补过的火痕宛如一道道虬结的脉络。

沈砚之死死盯着它,低声说道:“火从井栏起,风从碑底生,灯自人心出,鼓自沉默响……一步一步,环环相扣。若这天下民心皆化为鼓,我这殿中的钟鸣鼎食,还能压得住么?”

孙奉垂着眼,声音轻得像一阵风:“陛下,声不在响,在久。”

沈砚之猛地闭上双眼,久久未语。

窗外,月光照在万千空鼓之上,投下的影子连成一片,如千军万马,静静地,压向宫门。

这场无声的对峙,一直持续到天明。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黑暗,朱雀街上的人群才如潮水般悄然退去,只留下了一夜的寂静与寒意。

林昭然站在高楼上,遥望着这一切。

但仅仅是动摇,还远远不够。

她需要一把更锋利的刀,直插要害。

三天后,神都西郊,一座破败的古庙中。

风灯在梁下摇曳,光影斑驳,像无数游魂在墙壁上低语。

林昭然召集了“书驿”最核心的七人。

他们或为游侠,或为商贾,或为匠人,是她这些年布下的最隐秘的棋子。

见众人到齐,她没有多言,只是从怀中取出一卷素白色的绢布,在石桌上缓缓展开。

她看向韩霁,目光沉静如水,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