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破帷不良人 > 第64章 典自民间出(第3页)

第64章 典自民间出(第3页)

而后,又在旁边用小字批注:民心自立之典,有时,胜于朝廷颁布之律。

当夜,经由特殊渠道,那本《民议辑录》也送到了沈砚之的手中。

他一页页翻阅,当看到“师道尊严”一条下,有百姓朴素的注解:“教书的先生,不是官,是给咱心里点灯引路的人”时,他那握着书卷的手指,竟微微一颤。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幼时的启蒙恩师,一位才高八斗却出身寒门的读书人,一生清贫,还未等到科举登第,便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林昭然很快便从韩霁那里得知,《民议辑录》已如他所愿,成功进入了官府的视野,并且在两位关键人物心中,投下了深重的影子。

“是时候,再添一把火了。”林昭然对柳明漪说道,“组织绣坊的女童们,夜间加紧织一批‘心典图’。以三手印为核心,周围用金线环绕‘学’、‘教’、‘理’三个字,赠予响应的各坊。”

他又转向秦九令:“让炭工们烧一批新砖,每一块砖上,都刻上‘民约’二字。告诉他们,此砖入窑,经烈火而不毁,正如我民心之约,不可动摇。”

一时间,“心典图”成了各坊最珍贵的装饰,金线在烛光下流转如星河;“典砖”则被百姓争相请回家中,嵌入自家门楣墙壁,视若一种全新的、神圣的礼器。

风潮愈演愈烈,终于引来了朝廷的正式反应。

程知微再次奉命,彻查“私立典章”一事,只是这一次,他拿的是尚书省的令箭。

他再次来到西市那方石碑前。

碑前香火缭绕,烟雾如纱,裹着柏香与纸灰的气味,人群低声呢喃,如同潮汐。

一个盲眼的老叟正伸出枯瘦的手,在那三个手印上反复摩挲,指尖划过石纹,仿佛在读一部无字天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口中喃喃自语,仿佛在对石碑说话,又像在对自己说话:“我虽看不见这碑上的字……”

程知微站在他身后,久久伫立。

风吹动他官袍的下摆,猎猎作响,他手中的令箭,似乎也变得有千斤之重。

最终,他转身,对着随行的官差低声道:“收队。”

回到家中,程知微取出自己那本从不示人的《飞言录》,翻至页,提笔,在烛火下写道:景元四年秋,典不出紫宸,而出于井栏;法不源于玉册,而源于人心。

史官之笔可删,然民心之痕,不可改也。

而在那遥远的紫宸殿深处,沈砚之独自立于窗前。

他的目光越过重重宫阙,仿佛能看到西市那“心典碑”前,汇聚的烛火如点点繁星,那些在星光下默然而立的百姓,身影如同一场无声的宣誓。

他忽然觉得,手中那方代表着无上皇权的玉玺,竟透出一丝凉意。

“若典出自民间,法源于人心……”他对着窗外的夜色低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那我掌的这方印,还能定得了谁的命?”

风过无声,夜色下的碑影,如同一棵沉默的巨树,根系已深扎入京城的大地之下。

林昭然的屋中,灯火通明。

韩霁刚刚从外面回来,他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亮得惊人。

他将一叠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文稿,恭敬地放在林昭然的桌案上。

“公子,十七个坊市的‘讲约’,已全部汇集在此。经过几位老先生的润色修订,比初稿更为周全,也更具法理之基。”

林昭然伸出手,指尖轻轻搭在那叠尚带着墨香的纸上,却没有立刻翻开。

他抬起眼,看向窗外沉沉的夜色,那里,似乎有无数双眼睛在期待,在等待。

“是时候了。”他轻声说道,声音里有一种压抑不住的锋芒,“召集‘书驿’的核心成员,去城东的破庙。”

新的棋局,即将开盘。

喜欢破帷请大家收藏:dududu破帷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