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倒霉的事情生在印书馆搬到重庆后,当许景由开始教授儿子学习电工知识时,崔猛在侄子的诱惑下,对许庆敏下手了。
见到一瘸一拐从屋子里半走半爬的许庆敏,崔万志就知道坏了,以前无论是他还是他拉进来的别人,除了有一点虐待倾向的,没有像他叔叔这样的不要跟陌生人说话,下手太狠了!崔万志赶紧跑进屋子里,告诉正神清气爽的崔猛说,赶紧想办法把许景由调到随便哪里去,千万不能让他看到此时的许庆敏,否则大家都要完蛋。跟着印书馆来重庆的只有老许一个电工,金贵的很,不光有技术,对车间里的所有机器都熟悉,要是换人,车间至少趴窝半个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即使在迁移期间,商务印书馆也是坚持印刷抗日书籍和教育书籍,例如“大学丛书”,“战时复兴计划”的简化汉字排版,这很令公司高层自豪,如果因为电工不到位而停工,崔猛根本看不住,叔叔扛不住的话,他这个当侄子也要倒霉。
如梦初醒的崔猛赶紧找到许景由,告诉他十公里外的总管理处的电路出现大问题,老许必须马上赶去维修。把许庆敏抱回房间里的崔万志赶紧张罗热水,努力做出一副亲切的嘴脸,安慰刚满十二岁的小男孩。他知道,至少一个月里,不管哪位高官贼心萌动,谁也不能动许庆敏了。
初尝甜头的崔猛,成了许庆敏心头挥之不去的巨大的阴影。
后来重庆遭到了一次次的轰炸,几年后一次许庆敏逃出崔猛的地下掩体后,现自己的父母和奶奶都死在起火的瓦砾中。
已经学到父亲一多半手艺的许庆敏一路逃荒,终于来到解放区,他那矬子里拔将军的二把刀电工手艺,在解放区大放光彩。他还有个小秘密,他很会藏东西,从藏最早崔万志给他的五十块大洋,到逃荒路上随身破棉被里的二千块银元,每次睡觉前他都能根据地形地貌,妥妥地把那一大包大洋藏好,他跟魔术师一样,有本事用障眼法把一件大或者小的东西瞬间在别人眼中变没。在逃荒路上,他恰如其分的使用大洋给自己换来一夜的干净安静住处,一块饼子,一碗稀粥,一段顺脚的搭车路程。
当许庆敏跟随大军进入北京时,他决定这辈子就在这个大城市栖身了,上海回不去,他也不想回去。北京这个以东西南北论方向的城市,正合他的心意。
因为老许的电工手艺,他被吸收进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在那个时候,有特殊手艺的人很受重视,他在宣武门外的槐柏树街政府宿舍分到了一套十二平米的小房子,没厨房没厕所,就是一间朝西的屋子,西晒很严重。
许庆敏开始为自己寻找房子,那时被国民党大官丢弃的房子很多,借着自己在市政府工作的便利,他终于在菜市口路口的东南找到一处两进的四合院,花了六百大洋,立了法律认可的房契,用的是他的本名,即使被查到了,也不会有什么事,政府并不禁止自己的工作人员买房。美中不足的就是出院子到菜市口,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粪堆,难怪这个院子卖的如此便宜呢。
工作之余,许庆敏走东串西地淘换物件,被扔在街上的不乏家具,他想办法拉回院里,他的院子里已经有一辆人力车,胶轮的,还有一辆能拉东西的木头轮的排子车。许庆敏很想买一辆美国产的斯迪庞克,他知道想捡漏只有这个时段,以后一旦正常了,就没这个机会了。
这天许庆敏路过一家门牌专修美国汽车的铺面,才觉自己苦思冥想的购买汽车的念头有多愚蠢,买一个带后院的修车铺子,不仅可以借此名义收车,还能开别人寄修的车。于是许庆敏在政府机关左右打听,终于拿到了那家位于和平门南边临近晋阳饭庄的汽车维修厂的牌照,同时因为自己的电工手艺,从市残疾儿童福利院,招揽了几位聋哑儿童跟着他学习,不仅可以避税免税,还能应付很多检查。
在之后岁月里,许庆敏无心仕途,因为曾遭受过的摧残,使他对男女之事毫无兴趣,到年,因为他的电工知识和对于氨制冷机组的理解,他奉调肉联厂筹备建设小组任组长,从苏联引进三套大型设备,一手建立了第一和第二肉联厂,被任命为两个厂的总厂长兼第二肉联厂厂长。
年初的一天,他现了一个和他有着血海深仇的身影,崔猛和崔万志,崔万志当年的小喽啰隐居在南城角门。
许厂长知道,机会来了,他从曾经的砧板上的鱼变为刽子手,那三个人迟早是肉联厂冷库里挂着的肉。许庆敏是肉联厂厂长,他可以随意出入厂子里各种地方,他熟知那套氨制冷设备的结构和空处,他有修车厂门脸,有车,有七个甘心听他驱策的聋哑小伙子,玩那三个已成惊弓之鸟的东西,顺手得紧。
他要找个周围是空地的院子,再搞几个结实的狗笼子。
四
五十年代的肉联厂冷库,使用的是苏联的大型氨制冷机。
工作原理是基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通过氨的相变,实现热量转移。简单来说液态氨或者气态氨就是雪种,与后来的氟利昂一样,但是氨制冷的单位质量制冷量要比氟利昂高十倍,但是氨制冷的毒性大,具有可燃和腐蚀性。氨制冷在工业制冷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肉联厂的氨制冷机组需要单独占地八十平米,使用管道与冷库相连,冷却塔和冷凝器安装在屋顶。
许庆敏全程参与氨制冷机组的安装和调试,身为电工,他要进行供电系统的的搭建,安装防爆配电柜,设置压缩机电机的过载保护参数,安装氨气泄漏探测器等等。
简单来说,许庆敏对于三个冷库的设备了解程度就跟家庭主妇对自家冰箱那样。当然他当时没想过利用这些设备的空隙暂时隐藏一具尸体,只不过他逃荒时藏匿小二千块大洋的用在这个上边。杨书毅根本不可能了解这类技术细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过去有一部刑侦电视剧,“九一八大案”,讲的是开封博物馆古董被盗,公安人员进行侦破的片子,里边的线索到了武汉,局长派了一对夫妻侦查员在武汉街头寻找一部晓得车牌号的桑塔纳。就是这么巧,还真的就被侦查员在街上现了。
杨书毅也遇到了巧合,他在磁器口锦馨豆汁店帮汤容容买豆汁和焦圈时,偶然一回头,看到了开一辆斯蒂庞克的许庆敏从培新街方向开往珠市口。
那时一辆车子非常惹眼,尤其是斯蒂庞克这种进口车,即使在北京也是凤毛麟角,杨书毅几乎记住了肉联厂所有干部的资料,在厂长的表格里,并没有这辆斯蒂庞克。
于是等豆汁的汤容容又等了个寂寞,不过对于这种事情她已经习以为常。汤容容喜欢喝豆汁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很多非北京人以挤兑这种食物为乐事,其实小吃就是一种地域文化,你不爱喝就躲远点,闲的没事挖苦个什么劲。
杨书毅立刻返回局里,对总队长和支队长汇报了他的现。经过调查,那辆斯蒂庞克是修理厂正在修理的一辆车。杨书毅又被参与调查的同事们好一顿挖苦,但是杨书毅就是觉得不对,这是刑警的直觉。
杨书毅又开始了下班不回家,蒋依依帮汤容容带杨一宁,时间长了,杨书毅没现任何情况,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多了,不就是一桩修车厂老板私开顾客的车出去兜风事件吗。
直到有一天傍晚,杨书毅看见三个哑巴小青年走进修车厂比比划划的,然后开着一辆挂着公安牌照的北京出来,向着前门方向疾驶而去。
这块公安车牌杨书毅很熟悉,是后勤处张处经常开的那辆车子,不过张处那辆是后开门的,不是这个。
杨书毅有了“你的小尾巴终于被我抓到了”的感觉,他觉得既然敢开着假牌照的吉普车招摇过市,那么那个凶手肯定会有行动,备不住肉联厂冷库随时又会挂上一具尸体。
杨书毅知道,回总队汇报的话,大概率没有意义了,没人会信他,连他自己都知道,有人开假公安牌照的车,和冷库挂尸体,貌似没有一点关系。可他就是相信,凶手又开始行动了。
杨书毅只好越级直接向局长汇报,局长沉吟片刻问小杨,你觉得对方会用哪个冷库。
杨书毅琢磨了一下现尸体的先后顺序,告诉局长很可能是最先现尸体的第二厂少数民族的冷库。
局长告诉杨书毅,今天夜里去你说的那个冷库守着,明天我找你们总队长,这件事不宜再扩大,否则要是又扑空,对你的名声不好。你记住多吃点东西,冬天守在外边也冷,记得多穿点,遇到事情千万不要冲动,记得人的模样就行,应该和许庆敏有关系,你只要确定了就好。
第二天,上午,从市里开会归来的局长问杨书毅,回答是没来上班。这时第二肉联厂的报案电话打来了。
在冷库现昏迷的杨书毅,还有被戴上手铐的许庆敏厂长,还有一个被打得双臂双腿都折断的年轻人,都在冷库冻僵了。门岗汇报昨天前半夜许厂长开车进到厂里。不知道杨书毅跟那个小伙子怎么进来的。
关键是,冷库中央,挂着一具有头颅的女性尸体,红果果的。
局长一声令下,全员出动,二十几辆车子拉响警笛,向着第二肉联厂驶去,就是现在的大洋路自由市场,那时还没有三环一说,最捷的径是天坛东门一直往东,到平乐园路口往南。
局长知道,他的前勤务兵,救过他两次命的大背跨总教习的杨书毅,这次一等功没跑了。
喜欢半边脸请大家收藏:dududu半边脸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