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清开局从考状元 > 第320章 战后的商业扩张(第1页)

第320章 战后的商业扩张(第1页)

雍正三十二年冬的科布多互市,比往年热闹了数倍。积雪刚在街角堆出半尺高,互市街上已挤满了人——准噶尔牧民牵着驮着皮毛的骆驼,中亚商人裹着绣金的厚毯,还有大清的商户推着满载货物的板车,吆喝声、马蹄声、骆驼的嘶鸣声混在一起,连寒风都透着几分烟火气。江兰站在瑞祥号分铺的二楼,看着楼下涌动的人群,指尖轻轻敲着窗沿,心里已勾勒出一幅商业扩张的蓝图。

分铺掌柜陈三正捧着账本上来,账本上记着近一个月的销量:“江姑娘,互市开了三个月,咱们的砖茶、棉布还是最俏的,可不少中亚商人问,有没有能‘洗得干净、还不裂手’的皂——他们那边气候干,用皂角洗手总脱皮。”江兰眼睛一亮,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一块淡紫色的皂块,皂身上刻着小小的兰花纹:“这是兰馨皂,去年在京城试产的,用猪油、纯碱加了薰衣草精油,洗得干净还保湿,你明天摆出来,让商人免费试用。”

次日清晨,瑞祥号分铺前围满了人。陈三让人端来两盆清水,一盆放兰馨皂,一盆放普通皂角,让一个中亚商人亲手试洗。那商人叫哈立德,是从撒马尔罕来的,常年做皮毛生意,手上满是冻疮和油污。他用兰馨皂搓了搓手,清水里立刻浮起细腻的泡沫,洗完后伸手一看,油污全没了,手上还带着淡淡的香味,原本干裂的地方竟也润了些。“这皂好!比波斯的皂还好用!”哈立德当即拍板,“我要订两百块,运到撒马尔罕去卖!”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互市。不到三天,兰馨皂就订出了一千多块,还有几个中亚商人找到陈三,想做长期代理。江兰接到消息时,正在和江大宝商量牧场的事——她早就想把兰馨皂的原料供应链理顺,如今有了订单,正好趁机扩大生产。“大宝,你去张家口的兰馨皂作坊,让他们再添十口大锅,多雇些女工,原料不够就从附近的养猪户收猪油,按市价加两成收,让农户也能赚些钱。”江兰叮嘱道,“再把皂的包装改改,用油纸包好,外面印上汉、蒙、波斯三种文字,方便中亚商人卖。”

江大宝领命去了张家口,没过多久就传回消息:作坊的女工从五十人加到了两百人,附近的养猪户都愿意送猪油来,有的甚至专门扩大了养殖规模。江王氏还让织坊的姑娘们,给兰馨皂织了小布套,布套上绣着草原的图案,既好看又能保护皂块不碎裂。

兰馨皂的生意刚上正轨,江兰又把目光投向了羊毛制品。科布多的冬天冷,准噶尔牧民的羊毛厚实,却因为没有好的加工方法,只能卖原料,利润薄得可怜。江兰记得,去年在降兵营里,阿古拉的母亲用羊毛织的毯子,虽然暖和,却粗糙扎人,要是能改良纺织技术,把羊毛纺得更细、织得更软,定能卖个好价钱。

她让人从江南调来了改良的纺车——这种纺车比普通纺车快两倍,还能把羊毛里的杂质梳得更干净。又请了苏州的织工来科布多,教牧民们织细密的羊毛毯、柔软的羊毛衫。阿古拉的母亲第一批学会了织羊毛毯,她织的毯子上绣着准噶尔的狼图腾,边缘还缀着流苏,江兰看了十分喜欢,当即让瑞祥号分铺摆出来卖。

哈立德再次来互市时,一眼就看中了这羊毛毯。“我们撒马尔罕的冬天比这里还冷,这种毯子肯定好卖!”他摸了摸毯子的质地,惊讶道,“比我们那边的驼毛毯还软,价格却便宜三成!”他当场订了五十条羊毛毯,还让江兰多织些绣着波斯花纹的,说能卖给贵族。

江兰趁机提出:“哈立德先生,要是你们中亚有好的羊毛,也能运到科布多来,我们帮你加工成毯子、衣衫,再卖给大清和其他部族,咱们分成,你看怎么样?”哈立德一听,立刻答应了——中亚的羊毛多,却没人会精细加工,这样一来,他既能赚加工费,又能卖成品,比单卖原料划算多了。

可没过多久,陈三就带来了新问题:“江姑娘,咱们的羊毛不够用了,准噶尔的羊毛虽然多,可产毛量不如他们的‘雪面羊’,那种羊一年能产十五斤毛,比普通羊多五成,就是牧民们不肯卖种羊。”江兰皱了皱眉,她早听说准噶尔的雪面羊是优良品种,不仅产毛多,肉质还细嫩,要是能引入蒙古草原,建个牧场,就能形成“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再也不用愁原料了。

她带着江柱子,亲自去了准噶尔的牧主巴图家。巴图是之前投降的准噶尔贵族,家里养了两百多只雪面羊。江兰刚说明来意,巴图就摇了摇头:“雪面羊是我们的宝贝,卖了种羊,我们往后怎么活?”江兰不急着说服他,而是给他算了一笔账:“巴图牧主,一只雪面羊一年产十五斤毛,要是卖给我们,一斤毛能换两文钱,一只羊一年就能换三十文;要是你愿意和我们合作,把种羊借给我们的牧场,我们还教你改良养殖技术,让你的羊长得更快、产毛更多,年底再给你分三成利润,比你单卖毛划算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还让江柱子牵来一只改良过的绵羊——这是兰馨学院的农科先生培育的,比普通羊肥壮,产毛量也高。“你看,这种羊就是用你们的雪面羊和大清的绵羊杂交的,一年能产十八斤毛,肉质还更好。”江兰笑着说,“我们建牧场,还能雇你的牧民去干活,一个月给五百文工钱,比你们放牧赚得多。”

巴图看着那只杂交羊,又算了算账,心里渐渐动了。他知道,战后准噶尔的牧民日子不好过,要是能和瑞祥号合作,不仅能赚更多钱,还能学技术,何乐而不为?“好!我答应你!我给你五十只种羊,再派十个牧民去牧场帮忙!”

蒙古草原的牧场选在了靠近克鲁伦河的地方——这里水草丰美,还能方便运输。江大宝负责牧场的管理,他从内地雇了兽医,教牧民们给羊打针、驱虫,还建了暖棚,让羊冬天也能安全过冬。江老实则从瑞祥号调来了粮食,给牧民们当口粮,还派了掌柜来教他们记账,让牧场的收支一目了然。

牧场刚建起来时,不少牧民不适应。准噶尔的牧民腾格尔,习惯了散养羊,不知道怎么给羊喂饲料、梳毛,总是出错。江大宝没有批评他,而是亲自示范:“腾格尔,你看,给羊梳毛要顺着毛的方向,不然会弄疼羊;饲料要按玉米和干草三比七的比例配,这样羊才长得壮。”腾格尔学了半个月,渐渐熟练了,还成了牧场的小组长,带着其他牧民一起干活。

半年后,牧场的羊从五百只展到了两千只,其中一半是杂交羊,产毛量比普通羊高五成。加工坊也建起来了,就在牧场旁边,雇了两百多个当地的妇女,用改良的纺车和织机加工羊毛。每天清晨,加工坊里就传来“嗡嗡”的纺车声,妇女们一边纺线,一边唱着草原的歌,脸上满是笑容——她们每个月能赚五百文钱,比之前放牧强多了。

羊毛制品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瑞祥号的分铺不仅把羊毛毯、羊毛衫卖到了中亚,还卖到了京城和江南。江南的富商们喜欢羊毛毯的暖和,纷纷订购;京城的官员们则爱穿羊毛衫,说比丝绸还舒服。胤禛收到瑞祥号的贡品——一条绣着龙纹的羊毛毯后,特意在朝堂上夸奖:“江兰的这个产业链,既解决了原料问题,又带动了北方的经济,真是个好法子!”

他还下旨,让户部给瑞祥号拨银五万两,支持他们再建两个牧场,还免了牧场三年的税。张廷玉和马齐也赞不绝口:“之前北方的经济全靠农业,如今有了牧场和加工坊,百姓们多了条活路,税收也增加了,这都是江姑娘的功劳啊!”

江兰看着牧场里肥壮的羊,加工坊里忙碌的妇女,还有互市上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条“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不仅让瑞祥号的生意更红火,还让北方的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准噶尔的牧民有了工作,内地的女工有了收入,中亚的商人赚了钱,大清的税收也增加了,这才是真正的互利共赢。

哈立德再次来科布多时,带来了更多的中亚商人。他们不仅订了兰馨皂和羊毛制品,还想和瑞祥号合作,把中亚的玉石、香料卖到大清。江兰笑着答应了,她知道,战后的商业扩张,才刚刚开始。未来,她还要把瑞祥号的分铺开到更远的地方,让大清的商品走遍中亚,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让新政的光芒,照亮每一片土地。

夕阳西下,克鲁伦河的水面泛着金光,牧场里的羊悠闲地吃着草,加工坊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江兰站在牧场的高地上,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心里忽然明白:所谓的商业扩张,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受益,让不同族群的人能和睦相处,让边疆的经济能繁荣展——这,才是她作为一个穿越者,能为这个时代做的最大贡献。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