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穿越大清我是雍正极品后宫 > 第312章 伤兵的归乡安置(第2页)

第312章 伤兵的归乡安置(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傍晚时分,大嫂提着个食盒,带着丫蛋来了。食盒里装着刚蒸好的芝麻糕,还有几捆彩色的毛线——红色、蓝色、黄色,都是从江南运来的好毛线。“兰丫头,我把家里织好的毛线袜带来了,给伤兵们穿。”大嫂打开食盒,拿出十几双毛线袜,“我按你们之前报的脚码织的,里面加了羊毛,比棉袜暖和,冬天穿不冻脚。丫蛋也跟着织了几双,虽然针脚粗了点,却是孩子的心意。”

丫蛋抱着一双小小的毛线袜,走到一个年纪不大的伤兵面前,递给他:“大哥哥,这是我织的,你试试合不合脚。我娘说,穿暖了脚,伤口就好得快。”

那伤兵接过毛线袜,眼眶红了——他才十七岁,是营里最小的士兵,受伤后一直想家,现在看到丫蛋稚嫩的脸,想起了家里的妹妹。“谢谢你,小妹妹,这袜子真好看,大哥哥很喜欢。”他把袜子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宝贝似的。

大嫂走到一个瘸腿的伤兵面前,给他递了双深蓝色的毛线袜:“你这脚码是四十三,我特意织大了点,方便你穿脱。我家大宝他爹,也就是你们江大哥,在京营也常穿我织的袜子,说行军的时候穿,脚不磨泡。”

那伤兵接过袜子,试着穿了穿,果然合脚又暖和。“多谢大嫂,您真是太贴心了。”他感激地说。

院子里的伤兵们围了过来,有的接过毛线袜,有的拿起芝麻糕,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之前的绝望和焦虑,渐渐被温暖和希望取代。江兰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踏实了不少——她知道,伤兵们需要的不仅是治疗,更是关心和尊重,是让他们知道,就算受伤了,也有人在乎他们,也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天黑的时候,江老实从京城赶来了。他骑着马,身上裹着厚厚的羊皮袄,脸上沾了些尘土,却难掩疲惫中的喜悦。“兰丫头,我把瑞祥号的账本带来了,还有你娘给伤兵们做的酱菜。”江老实从马背上的褡裢里拿出账本和几个坛子,“你娘说,酱菜配粥吃最好,让我赶紧送来,别放坏了。”

江兰接过账本,翻开一看,上面详细记录着瑞祥号分铺对康复营手工品的采购情况:“木盒,一月采购两百个,每个五十文;竹篮,一月采购一百五十个,每个三十文;草垫,一月采购三百个,每个十文……”“爹,谢谢您和娘,还有瑞祥号的伙计们,这么支持康复营的事。”

“你做得对,爹当然支持。”江老实拍了拍她的肩膀,“前儿我去兰馨银行,听账房说,有几个伤兵的家人来打听情况,说知道孩子在康复营能学本事、能挣钱,都放心了。有个陕西的老汉,还托我给孩子带了袋家乡的小米,说让孩子在这儿好好的,不用惦记家里。”

他顿了顿,又说:“你二哥在科布多也给我写了信,说前线的士兵听说康复营的事,士气都高了不少。有个士兵跟你二哥说,‘就算我受伤了,也不怕,有江姑娘的康复营给我留后路,我照样能挣钱养家’。现在营里的士兵,打仗都敢往前冲,连胤祥王爷都说,这是你这康复营的功劳。”

江兰听着父亲的话,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康复营不仅是给伤兵们一个归宿,更是给前线的士兵们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知道,就算为大清流了血、受了伤,也不会被遗忘,也能有尊严地活下去。

没过几天,前线的战报就传到了京城。胤祥在战报里写道:“自康复营之事传至前线,士兵士气大振,此前畏战者少,冲锋者多。准噶尔探子来报,其军见我军士气高昂,已不敢轻易来犯。江兰所设康复营,非止安伤兵,更振军心,其功甚伟。”

胤禛收到战报后,立刻召张廷玉、马齐等大臣来御书房议事。御书房里,胤禛把战报放在案上,语气振奋:“江兰在张家口设康复营,不仅给伤兵治伤、教本事,还承诺伤愈后安排工作,这法子好啊!之前朕还担心,伤兵安置不好会动摇军心,现在看来,她不仅解决了安置问题,还鼓舞了前线士气,真是一举两得!”

张廷玉拿起战报,仔细看了看,由衷地感叹:“江姑娘此举,看似是安置伤兵,实则是稳固新政的根基。士兵们知道朝廷不会忘了他们,才会心甘情愿为大清打仗;百姓们看到伤兵能有好归宿,才会更支持新政。这比赏多少银子、封多少官都管用啊!”

“臣倒觉得,这康复营还能推广到各省。”马齐上前一步,躬身道,“如今各省都有退役的伤兵,有的流离失所,有的靠乞讨过活,不仅容易引民乱,还浪费了人力。若在各省都设康复营,教伤兵学本事,由兰馨银行和瑞祥号负责安置,既能安抚伤兵,又能给百姓多一条营生的路,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臣有异议!”户部尚书周大人站出来,皱着眉说,“设康复营要花不少银子,扩建各省分营,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今国库虽有结余,却也不能这么浪费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大人此言差矣!”张廷玉反驳道,“臣算过一笔账,若伤兵流离失所,引民乱,朝廷派兵镇压,所需的军饷、粮草,比设康复营的开支多十倍不止。再说,伤兵学会本事,能挣钱养家,还能给瑞祥号、兰馨银行做事,为朝廷缴税,这是长远之利,怎么能说是浪费呢?”

胤禛点点头,认同张廷玉的说法:“张廷玉说得对,这康复营是长远之策,不能只看眼前的开支。传朕旨意,拨银五万两,扩建张家口康复营,再在陕西、甘肃、宁夏设三个分营;江兰任总营管,负责统筹各省分营的事务,所需人员,从兰馨医馆和瑞祥号抽调,不必按常例报批!”

旨意传到张家口时,康复营里正热闹非凡。李二柱学会了用左手编竹篮,第一个竹篮卖了三十文钱。他拿着钱,激动地给家里写了封信,信里说:“娘,我在康复营很好,江姑娘教我编竹篮,一个能卖三十文,我现在一天能编两个,每月能挣一两多银子。医官说我的伤口恢复得很好,再过两个月就能回家了。您和爹别担心,我一定好好学本事,回家给您盖新房子。”

王师傅做的木盒被瑞祥号的江南分铺订了五百个,他带着两个伤兵组成了“木工小组”,一起做木盒。“等这批木盒做完,我就去江南分铺看看,要是能在江南开个小木坊,就带更多伤兵学本事。”王师傅笑着说,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还有几个伤兵学会了算账,兰馨银行的账房正准备带他们去山西分铺实习。“等我们学会了,就留在银行当账房,每月能挣二两银子,比在家种地强多了。”一个伤兵兴奋地说。

江兰拿着胤禛的旨意,站在康复营的院门口,看着眼前忙碌而充满生机的景象:东院的医帐里,医官还在给伤兵换药;西院的木工台前,伤兵们忙着做木盒、编竹篮;北院的房间里,伤兵们围在一起,看着兰馨银行送来的账本,认真地学习算账。春风吹过院子,带来了农田里的青草香,也带来了“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希望。

她知道,康复营的意义,远不止安置伤兵那么简单——这是新政“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是让每个为大清付出的人都能得到回报的承诺,是让更多人相信,只要肯努力,就能靠自己的双手,活出尊严和价值。而她,会一直把这件事做下去,让康复营的温暖,传遍大清的每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新政的力量,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康复营的院墙上,“伤兵康复营”的木牌在阳光下闪闪亮。李二柱站在木牌下,手里拿着刚编好的竹篮,抬头望向科布多的方向,心里默念着:“兄弟们,放心打仗吧,就算受伤了,也有江姑娘给咱们留后路,往后的日子,错不了!”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