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富士小说>大清之我是雍正 > 第99章 与商人的第一次合作(第2页)

第99章 与商人的第一次合作(第2页)

当天下午,王瑞就派人把原料运到了工坊:十大桶猪油(足够用一个月)、五大袋草木灰(提前筛过,杂质少)、两大包薰衣草干花(都是今年新晒的,香味浓)。工匠们也来了,一个个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裳,站在工坊里,等着玲儿和小莲指导。

江兰看着忙碌的工坊,心里满是踏实——这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跟商人合作,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技术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的商品。她知道,这不仅能解决订单缺口,还能让江氏香皂惠及更多人:京城的达官贵人能用上好香皂,商铺伙计、工匠、贫困百姓也能用上不伤手的胰子,这才是她做香皂的初心。

第三天一早,瑞祥号工坊正式开工。玲儿和小莲负责技术指导,王瑞也亲自到场盯着,江兰也特意过来看看情况。

工匠们按玲儿的指导,先把猪油倒进大陶罐里,在灶上慢慢熬——灶火不大,猪油渐渐融化,变成透亮的淡黄色,熬了一刻钟后,玲儿让工匠把猪油倒进陶盆里,晾凉备用:“猪油要熬到没有泡沫,这样做出来的香皂才不容易软塌。”

另一边,小莲指导工匠们滤碱水:把草木灰倒进大木桶里,加温水搅拌均匀,然后用粗布过滤,滤出的碱水倒进陶缸里沉淀:“碱水要沉淀一天,明天再用,现在先把沉淀好的碱水取出来用。”

工匠们都学得很认真,有个叫李师傅的老工匠,熬猪油时不小心把火开大了,猪油有点冒烟,玲儿赶紧让他把火调小:“李师傅,您看这猪油要是熬糊了,做出来的香皂会黑,还有苦味,可不能大意。”李师傅连忙道歉,仔细调整灶火,再也不敢马虎。

到了下午,猪油晾凉了,碱水也沉淀好了。玲儿指导工匠把碱水缓缓倒进猪油里,然后用大木勺顺时针搅拌——工匠们轮流搅拌,手臂酸了就换个人,确保搅拌均匀。搅了半个时辰后,猪油和碱水的混合物渐渐变成乳糊状,玲儿笑着说:“好了,现在可以加薰衣草汁了。”

小莲把提前煮好的薰衣草汁倒进陶罐里,工匠们继续轻轻翻拌——浅紫色的汁水融进乳白的糊里,渐渐变成淡淡的粉白色,清雅的薰衣草香飘满工坊,工匠们都忍不住吸了吸鼻子:“这香味真好闻,比咱们平时做的胰子香多了!”

搅拌好的皂基被倒进木模里——木模有两种,一种是刻着缠枝莲纹的(供后宫和达官贵人),一种是普通方形的(供民间)。倒满后,工匠们把木模搬到厢房里晾干,厢房里铺着干净的稻草,木模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这些香皂要晾三天才能脱模,”玲儿跟王瑞说,“脱模后还要晾两天,让皂体更硬实,这样才好包装。”

王瑞点点头,让账房先生记下:“每天都要查看香皂的晾干情况,不能冻着,也不能太潮。”

江兰看着工匠们有条不紊地操作,又看了看刚倒进木模的皂基,心里松了口气——第一次试做很顺利,只要按这个节奏,每月一百四十块的订单肯定能完成,甚至还能多做些拓展其他客户。

当天晚上,王瑞请江兰和玲儿、小莲吃饭,算是庆祝合作顺利。饭桌上,王瑞笑着说:“江姑娘,今天试做很成功,工匠们都夸这香皂好做又好用。在下已经跟京城几家大商铺谈好了,他们都愿意卖咱们的香皂,按六十文一块卖,比给后宫的还贵十文呢!”

江兰笑着说:“王掌柜有眼光,这香皂不仅能供宫廷,还能供民间,只要质量好,肯定能卖得好。”

“那是自然,”王瑞端起酒杯,“托江姑娘的福,瑞祥号这次肯定能更上一层楼。来,在下敬江姑娘一杯,祝咱们合作顺利!”

江兰也端起酒杯,跟王瑞碰了碰:“祝咱们合作顺利,也祝江氏香皂能惠及更多百姓!”

三天后,第一批香皂脱模了。玲儿和小莲仔细检查每一块香皂——皂体莹白,香味清雅,泡沫丰富,跟江兰手作的一模一样。王瑞也来了,拿起一块香皂试了试,洗完手后,手背润润的,一点都不紧绷,他满意地说:“太好了!跟江姑娘手作的一模一样,皇后娘娘肯定满意!”

江兰也来检验质量,见每块香皂都达标,心里很高兴:“王掌柜,这批香皂里,挑五十块刻缠枝莲纹的,用紫檀木盒包装,明天送进后宫;三十块普通方形的,用粗布包装,送到护理坊和同善堂;剩下的二十块,先放在瑞祥号的商铺里卖,看看市场反应。”

王瑞连忙答应:“好!在下这就让人包装,明天一早就送。”

第二天一早,瑞祥号的伙计就赶着马车,把五十块宫廷用的香皂送进了后宫。张嬷嬷亲自验收,打开木盒一看,香皂的质量跟江兰手作的一样好,香味也浓,她笑着说:“这瑞祥号做的跟江侍读做的一样好,娘娘肯定喜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后试用后,也对香皂的质量很满意,特意让张嬷嬷给江兰送了一盒上等的胭脂:“告诉江兰,这香皂做得好,赏她一盒胭脂,让她继续好好做。”

护理坊和同善堂收到香皂后,学员们和贫困百姓都很高兴。丫蛋拿着香皂,兴奋地说:“姐姐,这香皂跟你做的一样好用!俺的手现在一点都不疼了!”同善堂的张鹤年也给江兰递了封信,说贫困百姓都夸这香皂好,希望能多供应些。

瑞祥号商铺里的香皂也卖得很好——第一天就卖出去了十五块,买的人都说“这香皂比别家的好用,还香”,有的还回头买,想送给家人。王瑞笑得合不拢嘴,连忙跟江兰说:“江姑娘,商铺里的香皂卖得太好了,咱们得加量生产,不然不够卖!”

江兰笑着说:“没问题,只要原料够,咱们就加量。不过质量一定要保证,不能因为加量就偷工减料。”

“那是自然!”王瑞拍着胸脯保证,“在下会让工匠们严格按配方做,绝不让一块不合格的香皂流出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瑞祥号工坊每天都在稳定生产,每月不仅能完成固定订单,还能多生产五十块供应商铺,利润也越来越可观。月底对账时,账房先生算出总利润是十二两银子,江兰和王瑞各分了六两。王瑞亲自把六两银子送到护理坊,笑着说:“江姑娘,这是您的利润,一分不少。往后咱们合作得好,利润还能翻番!”

江兰接过银子,心里满是成就感——这六两银子,是她第一次通过商业合作赚到的钱,也是她技术价值的体现。她看着银子,对王瑞说:“这银子,臣打算拿出一半,给护理坊的学员们补贴,剩下的用来买原料,支援地方分坊。”

王瑞听了,心里更佩服江兰——他见过不少当官的,都想着自己赚钱,可江兰却想着学员和百姓,难怪能得到皇上和皇后的重用。他笑着说:“江姑娘真是仁心,在下佩服。往后要是有需要,在下愿意免费给分坊送些原料。”

合作满一个月时,江氏香皂在京城已经小有名气——后宫的娘娘们用着好,达官贵人也纷纷来瑞祥号购买;商铺伙计、工匠、贫困百姓也能买得起普通款,都说“这香皂比之前的胰子好用,还不伤手”。瑞祥号的名气也跟着提升,不少地方商号都来联系王瑞,想代理江氏香皂,王瑞都先跟江兰商量。

“江姑娘,江南的‘裕丰号’想来代理咱们的香皂,您看行不行?”王瑞拿着裕丰号的信,跟江兰商量,“裕丰号是江南最大的商号,要是跟他们合作,咱们的香皂就能卖到江南去,利润能翻好几番。”

江兰看着信,心里很高兴——江南气候潮湿,百姓们更容易生疮,江氏香皂既能清洁又能护手,肯定受欢迎。而且把香皂卖到江南,也能为护理坊的江南分坊提供支持,比如用赚来的钱买原料、派讲师,一举两得。

“可以跟裕丰号合作,”江兰点头,“不过要跟他们立契约,保证质量,还要让他们优先供应江南的护理分坊。”

王瑞笑着说:“好!在下这就跟裕丰号谈,保证按您的要求来。”

其实江兰心里还有个更大的想法——通过香皂的规模化生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展:比如鼓励农民多种薰衣草,增加收入;让更多工匠参与香皂制作,解决就业;用赚来的钱支援护理坊和新政民生,比如建更多分坊、免费供应药品给贫困百姓。这不仅是商业合作,更是助力新政的一种方式——百姓有活干、有好东西用,才能安居乐业,新政才能行得稳。

王瑞也渐渐明白江兰的心思,他看着江兰为护理坊和百姓忙碌的样子,心里很是敬佩:“江姑娘,您做这生意,不是为了自己赚钱,是为了百姓和新政啊!在下佩服,往后瑞祥号愿意跟您一起,多为百姓做些实事。”

江兰笑着说:“王掌柜过奖了。做生意既要赚钱,也要为百姓做事,这样才能长久。咱们合作,不仅要把香皂做好,还要让更多人受益,这才是最好的共赢。”

当晚,护理坊的灯亮到了深夜。江兰和春桃一起,制定了“江氏香皂拓展计划”:先跟江南裕丰号合作,把香皂卖到江南;再跟西北的“通源号”合作,供应西北军营和百姓;同时,在瑞祥号工坊增加生产线,扩招工匠,确保供应充足。春桃一边记录,一边说:“姑娘,咱们现在不仅有宫廷订单、民间订单,还要拓展地方代理,这香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

江兰看着计划,嘴角忍不住上扬——从手作香皂到商业合作,从护理坊到后宫,再到民间和地方,她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实用”和“为民”。这第一次与商人的合作,不仅解决了产能问题,还为她打开了“技术转化为民生助力”的新道路。未来,她将以江氏香皂为,推动更多现代知识转化为清代的实用物件,助力新政,惠及百姓,一步步实现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而瑞祥号的工坊里,工匠们还在忙碌地生产香皂,淡淡的薰衣草香飘出工坊,飘向京城的街头巷尾,也飘向了更远的江南、西北——那是江兰与王瑞合作的成果,是技术与商业的共赢,更是一个穿越者,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时代带来的温暖与改变。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dududu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